作者:黄硕
中国日报网评论员 黄硕
短短一会儿工夫连收50余条短信,条条涉及“验证码”,这是怎么了?昨日,数位市民反映,在其没有登录网站操作的情况下,自己的手机接连收到莫名短信,甚至有人的手机震动到发烫。记者上网搜索并咨询有关手机安全专家获悉,原来或因为有人使用“短信轰炸”软件,聚合一些正规网站的服务端口向机主发送大量注册信息。专业人士建议,倘若遭遇短信轰炸骚扰,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机主通过下载专业安全软件,开启陌生人拦截或设置关键词库对其进行过滤拦截。(2016年6月19日《广州日报》)
尽管有关专家给出了上述预防和拦截建议,但显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用户可能受到的困扰,一来,这只是事后补救措施,客观上已经受到骚扰;二来流氓软件是聚合正规网站服务端口发送信息,开启陌生人或关键词拦截模式,会不会对正常通信造成“误杀”?再者,网络上的流氓软件花样不断翻新,作为用户显然防不胜防。
针对网上流氓软件的疯狂骚扰,真没有有效的事前防范办法,只能寄望于事后被动阻击?网络技术应用的复杂性固然毋庸置疑,但相关信息表明未必一定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互联网+时代,网络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对公众生活、工作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这就要求有关方面从技术研发和监管执法层面着眼和着力于源头治理,加大对形形色色流氓软件的打击力度,尽可能给大家创造安全、绿色用网环境。
某款短信轰炸软件在网页做出的法律声明称,“……我们只是在制造枪给你用,至于你怎么用这把枪是你的事情。本站不承担因您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功能造成间接或直接的损失。”乍听起来貌似不关软件制作和提供者的事儿,而只是利用软件实施短信轰炸者的责任,但正如现实中违法制造、销售枪支弹药一样,岂能不承担相当的法律后果?而网上公然兜售付费制短信轰炸软件行为的存在,无疑表明应该可以顺藤摸瓜查找并端掉造“枪”窝点。
用户遭遇短信轰炸苦不堪言,更不乏网友声称曾用这套软件“轰炸”骗过自己的人、情敌、差评客户、欠钱不还的人,可见流氓软件害人不浅,严重威胁着网络和现实安全秩序。这既需要反流氓软件的研发升级,予以有效防范和抵制,也要求网警、网站等联手开展常态巡查,及时屏蔽流氓软件信息,阻断意图实施骚扰行为者找到“枪”的路径,同时,要加强网络监控和执法,对制作、传播、销售流氓软件及使用其实施骚扰行为者,一经查实严格依规依法予以制裁,着力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高压态势,维护互联网环境的安全和文明。
作者简介:黄硕,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和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旅游达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中外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