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南海的一篇评论,或者说其中一句话,最近比较火。
“中国完全有能力把那艘赖在那里(仁爱礁)的菲律宾船只拖走,但为了南海稳定大局,中国善意以待、耐心等待,始终保持非常克制的态度。”
那艘菲律宾船只是啥?这个问题立即上了当天热搜榜,小观顺手给大家普及下历史吧。1999年5月,菲律宾“马德雷山”号军舰借口“技术故障”,一屁股坐在仁爱礁,再也不走了。
“马德雷山”号远观。
事实上,“马德雷山”号原本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一艘坦克登陆舰,1944年11月才正式服役,后来美国卖二手给了菲律宾。这艘船都70多岁了,破旧不堪,但菲律宾就以这艘破船为基地,派兵驻防换防,就这么赖着。
在南海仲裁案即将出结果的节骨眼上,《人民日报》此文别有深意,算是对菲律宾的警告了。其实,不只《人民日报》,外媒也都关注着南海呢。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菲律宾德拉沙大学国际事务和政治学助理教授Richard Javad Heydarian的文章称,“中菲清算日即将到来”:
“菲律宾的南海法律战策略正在慢慢接近清算日……当务之急是阻止中国将南海变成内海。在从前任发起的法律战中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战略红利上,杜特尔特政府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巨大的压力。杜特尔特的下一步决策很有可能以以下两点为基础,一是裁决结果的性质,二是他所认为能够保护菲律宾国家利益同时避免与中国发生不必要冲突的最务实的选择。”
美国之音则引用华盛顿一名东南亚专家格雷戈里•波林的话预测中国可能的行动:
“在南海仲裁结果宣布后,中国有五种应对可能:开始在黄岩岛上填海造陆;恢复对仁爱礁的海上封锁;宣布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立即在南沙群岛部署战斗机;不采取任何行动,默认国际仲裁法庭的仲裁结果。美国国防部前副助理国防部长艾米•西赖特认为,美国应根据仲裁结果尽早赴相关海域执行航行自由行动,以支持法庭所做的裁决。”
美联社和路透社不约而同地报道了美国的态度。美联社采访了美国国务院一位不具名高级官员,后者称:“我们希望有关国家政府能够保持克制并在裁决过后重启外交谈判。”
路透社则称:“华盛顿在仲裁案裁决后将作何反应,正被广泛视为对美国在该地区公信力的一次考验。”
有没有发现,外媒似乎在将仲裁案往中美关系上引?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直接称“中美之间的冲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北京坚持认为几乎整个南海有史以来就属于中国,而美国则将南海视为国际海域;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地区大国,而美国则坚持有必要维持太平洋的秩序。然而,崛起中的中国与处于支配地位的美国并非会不可避免地爆发战争,前提是双方都做好进行痛苦调整的准备。”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用了“升温”这个词来形容中美冲突:
“本月以来,有关南海领土领海主权的争端,以至其所反映的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本区域的博弈,无论是在外交交锋的风口上抑或是在实地的事件发生中,皆有再次升温的迹象。”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的另外一篇分析文章,基本上就是在赤裸裸地比对军力了:
“敌对势力正在日益挑战美国的制海权,而这是自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海军1991年解散以来美国海军从未遭遇的情况。虽然美国海军不得不恢复海上作战的能力,但他们仍然具备过去十年来投资的一些内在优势。美国海军一体化火力控制(NIFC)作战网络是其首要优势,美国海军飞机、舰船及其它资产可通过该网络共享信息、追踪数据并组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第二个优势是,美国海军占据着水下主导权。第三个优势是,美国海军是一支内在模块化的队伍。因此,虽然美国海军不得不努力恢复其高端的作战技能,但他们仍未失去潜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外媒都那么喜欢看打仗。同样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另一篇报道即引用菲律宾候任总统杜特尔特的话,强调“即使赢了南海仲裁案的官司,菲律宾也不会因为黄岩岛而与中国开战。反之,他将派遣交通部长访华,商讨和平并探讨如何让中国协助菲律宾。”
中菲的结,不知道这位候任总统能不能解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国际传播研究室提供资料!
长按二维码,关注“世界观”
微信ID:world_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