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邻之义——合作共赢

作者:周永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14 10:29:31

【专家谈】邻之义——合作共赢

7月13日 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本月13日至16日访问蒙古国并出席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此次访问是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出访,也是蒙古国新政府首次接见外国领导人。

李克强总理13日在蒙古国主流媒体上发表题目为《做更加亲密的好邻居好伙伴》的署名文章,畅谈中国政府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回顾中蒙两国和人民的友谊互助,畅想未来两国经济对接合作之路。其中提到,“邻之义,贵在合作共赢”。这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同蒙古国的交往实践当中,总结出来两国交往与合作心曲。是既有利于蒙古国方面,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健康合作之路。李克强总理这次访问蒙古国的重点,也聚焦在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方面。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将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蒙方“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推动中蒙产能合作、能源、基础设施、金融、农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两国人文交流。这次访问双方还将签署多项重要合作协议,涵盖农业、基础设施、金融、气候变化等领域。

中国和蒙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共同的利益。蒙古国可以通过中国作为桥梁,加强同世界的沟通和交往;蒙古国首先可以利用中国的通道,走向海洋,通过海洋,便利地连接更多的国家。另外,中国在东亚地区、亚洲地区的各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当中,都是重要的成员,分量举足轻重,蒙古国可以借用中国支持的渠道,加入包括东亚峰会、上合组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地区合作平台。

同样,在经济上,中蒙两国也有很强的互补性。由于中国众多的人口及其附带的巨大的市场,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掌握高新技术,可以帮助蒙古国修建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和大型水利设施、火电设施等。这样,蒙古国既借助了中国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也使中国的企业找到了新的投资场所。蒙古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广袤的草原和稀疏的人口分布限制了蒙古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基本往来,中国的高速铁路,比较适合蒙古国的地理与国情,有利于缩短蒙古国各地之间的距离。同时,修建纵向的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高速铁路,也有助于使这样的铁路和俄罗斯境内的铁路相对接,并且,延伸到欧洲地区,开辟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这对于盘活蒙古国全国的经济,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都会带来长远的利益和好处。当然,中国要对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也要考虑到蒙古国和俄罗斯地区相对人口稀少的国情,要考虑到成本核算,投资和效益收回的问题。蒙古国和俄罗斯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况,也要给中国的企业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和蒙古国之间,乃至于与俄罗斯之间,甚至包括未来高速铁路衔接的欧洲国家,都会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否则,如果只想让对方出力,而自身坐享其成,又不肯进行让利,将会削弱乃至降低中国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互利共赢当中,大有义的成分。合作的双方,既要有长远眼光,肯于付出,同时,也要精打细算,让成本和效益成正比,这样,才能使合作共赢的事业,长久不败,长盛不衰,并且,越办越好。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