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拥抱”长三角 安徽将成内陆崛起“标杆”

来源:新华网
2016-07-21 17:36:36

从上海坐高铁一路向西,只需约3小时便能够抵达中国内陆省份安徽的省会——合肥。

“从2015年底到现在房价几乎涨了一倍,以前每平方米八九千元人民币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将近两万元,最贵的区域房子已经每平方米三万起价了。”家住合肥的张俊告诉中新社记者。

在一定程度上,房价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晴雨表。如今,这座处于中国腹地的城市正在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今年6月,中国正式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紧邻长三角的安徽,有8个城市首次被纳入长三角整体发展规划中。

“拥抱”长三角无疑是安徽这个内陆省份近期出现的最大机遇。“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为安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高起点提升城镇化质量,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安徽省省长李锦斌表示。

长三角规划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交通互联。如今,安徽省已规划实施加快商合杭、杭黄、合宁高铁,宁宣杭、合宁高速公路改扩建,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事实上,借力长三角,安徽的区位优势早在上个世纪已经开始体现。由于土地、人力等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到安徽投资设厂,发展制造业,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中国“双创”战略的推动,安徽在继续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开始走向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记者看到,在液晶显示屏生产公司京东方的生产车间中,机器人往来忙碌,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和智能化。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张羽告诉记者,京东方跟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生产线。2015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6000多件,这家曾经濒临倒闭的老电子管厂刚刚被汤森路透评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第二大创新公司。

在安徽合肥,江淮汽车正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联想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商联宝也已经建立起多达600人的研发队伍;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欣奕华智能机器人、美亚光电高端医疗影像等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数据显示,2015年,安徽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2%,居全国第9,而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合肥还是中国的4大科教基地之一。利用这一基础,合肥正积极建设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比如,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院、中国农科院食品创新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等纷纷在近几年落户合肥。这些科研院所集产学研于一身,兼具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等功能。

“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长三角也是科技类院校的聚集区,选择这里落脚有很强的人才优势。”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科学研究部主任吴征威表示,相比于上海,合肥生活成本更低、生活压力更小,更适合科研人员发展。

据统计,2015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157家,居全国第8。未来5年,中国将发展建设19个城市群,其中覆盖了广袤的内陆地区。借助城市群的东风,更多内陆地区将实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