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千呼万唤始出来”,酝酿两年之久的网约车新政方案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网约车如愿拿到合法的“身份证”。《暂行办法》的出台,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既平衡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租车行业发展,也照顾到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出行需要。
曾几何时,网约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飞入寻常百姓家”,俨然成为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的一支颠覆性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网约车一直游离于“灰色”地带,是取缔还是转正,既有人支持,亦不乏有人反对。“民之所呼,政之所向”,用户数量的增长和用户习惯的改变,倒逼着中国交通业界重思出租车业的改革。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谈及网约车时表示,“要给网约车一个合法出路,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约车新规,尊重了行业发展规律,但鼓励不等于放纵,行有行规,遵守规则才能更加和谐有序。正如媒体报道所言,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在搅动传统出租车行业竞争格局,降低出行成本的同时,在“无序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今年3月,据深圳有关部门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可以预见,一旦让这些人堂而皇之混迹在网约车司机队伍中,将给乘客利益、公共交通安全带来多大的隐患。而事实上,当下网约车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更存在违法事故多、乘客投诉处理不及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扼住网约车的“违法任性”,维护乘客安全、便捷出行的利益,是网约车合法经营的首要前提和根本出发点。
网约车运行不能成为法外之地,既要合法,更要守法。政府部门需要在资质、安全等方面花大力气进行管理,尤其是从外部对平台进行必要的监管;网约车平台内部对旗下的车辆进行审核、管理,司机更要自觉守法,提高自律意识,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形成外部压力、内外合力、三管齐下的共赢局面,最终形成“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的监管体系。
改革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政府部门对网约车态度新变化的背后,彰显的是改革的信心与勇气,是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改革新思维。网约车的合法化,顺应民意和跟随市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体现了民众心声诉求与高层改革意愿的互动。或许改革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符合人民群众共同利益,顺应时代社会发展潮流,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大胆地改,坚决地改,彻底地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