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理论自信 引领中国道路——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王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0 15:23:12

伟大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理论的不断升华。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诞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里,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并不断进行理论提升,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逐步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于中央层面会议出现。7月8日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习近平再次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是伟大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理论自信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总结与科学研判。众所周知,在消费、投资与外贸出口“三驾马车”的带领下,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曾常年维持了两位数的GDP增长率。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逐步趋缓的“新常态”,有关中国经济开始“失速断档”,已进入“增长极限”,中国模式走入穷途末路,即将“全面崩溃”的类似言论开始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这种不遗余力唱衰中国的论调和预言其实并非什么刚刚出炉的新鲜事物,而是一直都存在着,但却从未真正应验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种观点便开始流行于西方世界,即缺少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将导致中国的完全崩溃。而1996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也预测,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对低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将成为其经济发展所无法承受之重,大规模的营养不良和饥荒也在所难免,这种简单模仿当年马尔萨斯且毫无新意的庸俗经济学结论当然只能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

放眼当今世界,2007-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余波仍存,欧债危机开始逐渐显露,很多发达国家经济依然步履维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尤其俄罗斯和巴西更是大幅收缩。在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复杂背景下,2015年中国仍然取得了6.9%的GDP增长率,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除印度外表现最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目前中国已经开始适时转变其旧有经济发展战略,并力争通过供给侧改革,从依赖消费、投资驱动与外贸出口的“三驾马车”旧有增长模式,逐步转变过渡到以结构调整、化解产能、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的新型增长模式,以避免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源泉。展望未来,“十二五”已经胜利收官,“十三五”刚刚扬帆启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最终一定能够变成现实,中国经济也必将继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王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