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黎平8月17日电(记者 王健) 8月16日摄影团记者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参观了翘街以及位于翘街中部的黎平会议纪念馆。记者还就翘街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红军长征史上的地位以及黎平会议的意义采访了中共黎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易同军先生。
记者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前采访中共黎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易同军先生。(图片:王健提供)
记者:听当地老百姓说,翘街,任何人从这里走,都是往高处升;红军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且越走越高,节节胜利。这个典故,请您解释一下。
易同军:翘街,从形状来说,两头高,中间低,就像扁担一样;从走向来说,从东往西走,人们就说,进入翘街过后,往西走,就走上坡路;由东进来,向下,走到最低点,就开始走上坡路。针对红军长征来说,有很多巧合,这跟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有关。至于这种说法是不是科学,我们暂且不说。
黎平翘街。进入翘街过后,往西走,就走上坡路(摄影:王健)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确确实实一直处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之中,特别是湘江战役,损失惨重,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渡过湘江之后,从广西老山界,到湘黔边界,一直到黎平,中央红军高层领导和党中央的核心决策人物,他们都在苦苦地思索党和红军的命运,对于红军究竟往什么地方去,一路争论到黎平。在黎平的翘街中,也就是在扁担的中部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黎平会议。会议结束过后,红军实现了战略方针的伟大转变,改变了原来的共产国际批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离开江西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汇合的战略行动方针。在黎平会议上做出了不去湘西而去黔北的新的战略行动方针。所以我们老百姓都说,我们红军的革命的领袖,高层领导铁肩担道义,在扁担街,也就是翘街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独立的历史重任,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从翘街的中部一路往西往上走,最后取得长征的胜利,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这么个意思。
记者:作为黎平会议纪念馆,您觉得黎平会议的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易同军:黎平会议纪念馆,也是建设在翘街的中部,也就是扁担街的中部,在黎平会议会址的对面。黎平会议有个总结词—“中国革命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
黎平会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红军长征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黎平会议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做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挽救和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所以,黎平会议可以说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
第二, 黎平会议第一次否定了左倾领导人顽固坚持的、过时的、不切实际的战略行动计划。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主要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打破坛坛罐罐;第二,不肯也不敢改变共产国际批准的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的原定计划。尽管这个计划在长征初期有军情的变化,由于险恶的环境,已经不切合实际了,但他们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改变也不肯改变。
第三, 黎平会议标志着在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以来毛泽东受排挤的地位的基本结束。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的正确主张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重视,受到了党和红军高层的重视,形成了绝大多数包括原来反对毛泽东的一些人赞成、支持、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为后来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新进入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层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 会议做出关于在川黔滇,在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明确了红军的前进方向,明确了根据地建设的地点和目标,这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树立信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 在黎平会议上,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表决的方式做出中央政治局战略方针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得到重新恢复的一个体现。黎平会议,非常重要,黎平会议在党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新闻单位聚焦新长征采访团成员与黎平县的同志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前合影留念。(图片:王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