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最近什么最时尚?
离婚,买房。
这几天,上海的婚姻登记中心是这样的:
房产交易大厅则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当地电视台的一则采访给了我们答案:
原来,一周前一条有关9月上海将调整银行贷款政策的消息称: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最低三成;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历史的,首付最低五成,利率最低1.1倍;名下有一套房再次购买者(对户籍而言),首付7成,利率最多1.1倍(政策无变化);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
注意最后一句,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离婚要趁早!
尽管上海市住建委回应了这一消息,称其为传言,人们离婚和买房的热情也只是稍稍降温。8月29日,闵行登记中心的离婚登记依然火爆,就差有黄牛倒卖离婚号了。
这是为什么?人民网房产频道借采访的房产中介员工之口说出了个中原委:
在走访中,中介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鉴于上次新政出现之前的传言都成真,他们正在一一通知潜在购房者加快购房速度以免受到限购限贷的影响。
同时列出了上周的市场数据:
上周(8.22-8.28)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55.5万平方米,环比暴涨了93.7%;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3722元,环比上涨5.7%,再次刷新上海成交均价新纪录。
微博上自然是一片欢乐的吐槽和调侃。对此,荆楚网很不以为然:
为买房而离婚,被诸多网友嘲弄为“中国式离婚”,更也有网友调侃上海这次不期而至的离婚潮——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微笑着和你为买房而排队离婚。在数千条跟帖评论中,类似的嘲笑、调侃、谴责、吐槽声不绝于耳,似乎每一对为买房而假离婚的夫妇都是惊弓之鸟,都是那么的鲁莽和愚昧,不可理喻。
趋利避害是人性所在,无需过度的指责,所以,有些人想通过离婚规避高首付,并能享受支持刚需购房的利率优惠,亦在情理之中。今年上海的3.25新政之前,就有传言上海将要收缩房贷,有人迅速行动,抢占先机。结果传言成真,最严3.25新政让一线积极行动的人喜大普奔。
《南方都市报》把焦点放在了“真爱”上:
一个排队离婚的大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离婚帮助孩子买房,可以省去5万多元的税费。他一个月的退休费仅2000余元,5万多元是他两年不吃不喝的纯收入。如果把离婚看成是一笔买卖,收益率绝对爆棚。
为了房子敢于离婚的人,不是因为感情不好,恰恰是因为感情很好,才敢使用这一方式。当然,也不能排除极个别离完真的复不了的,所谓“离婚有风险,登记需谨慎”,任何事情都有黑天鹅事件。
在房子占据一个家庭资产比例80%甚至90%以上的时候,房子的重要性就开始超越其他因素。房子拥有了定义真爱的资格:如果一对情侣没有房子就结婚了,那叫真爱;反过来,如果一对夫妻因为房子敢假离婚,那也叫真爱。
公号“叶檀财经”则指出,这不是一个感情问题:
为什么传闻能够让这么多人纷拥买房甚至排队离婚?
原因还是在于今年3月出台的调控政策对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325新政出台前,已经有各种传闻,但有不少人不相信,导致突然失去了购房资格,经历了这一次的“惨痛教训”之後,便都宁可信其有了。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表示,说不出台调控政策,不代表真不出台:
即便是目前不出台,未来也很有可能出台调控政策,因为上海市场依然火热,加之地王频出,官方会密切关注上海楼市变化,而且,无论从房价上涨幅度还是从土地热度来看,新的调控政策的出台都是很有必要的。
《北京青年报》发出警告,此轮楼市过热,已成累卵之势:
透过离婚购房现象,可以窥知目前“全民炒房”的热络程度。宽松的房贷、税收政策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在这些因素刺激下,楼市热点城市的房价水涨船高。没有人知道调控政策何时趋紧,房价何时下行,然而,带有较高信贷杠杆的“全民炒房”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
不久前杠杆上的股市造成的惨痛伤害殷鉴不远,购房者应以此为戒,切不可以身家赌楼市。而对于种种隐患,有关部门也不可不察,应该及时出台政策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切莫让楼市成为另一个股市。
凤凰评论则从阶级分析,“民政局的离婚潮,其实就是都市中产绝望的吼叫——当房产成为几乎唯一的可保值资产,当离婚成为唯一能够掌握的信贷杠杆,还有选择吗”:
如果说以前房价还是一个经济、法律话题,现在则成为一个伦理学、本体论的话题:当一个辛勤工作的都市白领,靠自己的收入,都无法在都市买房生存,为什么他还要努力呢?这种现实足以击溃很多白领上学、留学、创业的世界观。在恐慌之下,一线城市的居民几乎是不择手段地选择买房,生怕错过了最后的时间窗口,使自己一生,甚至子孙几代都陷入贫穷中。
小观感谢命运,自己没在上海,也没有买房的余钱,不用经历离婚买房这种闹剧。但小观觉得,如果一项政策逼得人们离婚,那一定不是什么好政策吧?如果一个政府部门出来澄清却没人相信,那这个部门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公信力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世界观”
微信ID:world_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