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9-01 10:04:29

南京地铁与《新京报》隔着半个中国吵起来了。

起因是最近一条“南京地铁9月1日起全线安检,名牌包可免检”的新闻。消息一出,前几日红遍整个社交媒体。

嗅觉灵敏的《新京报》,当然没有放过这次评论:

凭包识人,另立通道,这是凭包看人的一种脸谱化思维。好像极恶的,都是穷凶的;危险的,都是买不起名包的。这是对人生而不同的客观歧视,也是对刻意制造危险的犯罪群体的智商歧视。……所谓心凉、所谓歧视,这些还都是节操层面的事情。最大的副作用是安全检查的漏洞。节操掉了,安全检查的底线就掉了。

南京地铁方面给名包框定的标准是什么、品牌又有哪些,这得说清楚。对于山寨的LV,安检人员是否有能力一眼认出,这也是一种考验。

《新京报》是媒体,讲究骂人不吐脏字。网友们说话就比较损了,且看回复: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现代快报》还发起了投票,结果是这样的: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被人如此指责,南京地铁方面坐不住了。周一上午,南京地铁通过官微回应,称“名牌包免检”是假新闻: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甚至搬出“江苏网警”官微,后者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网警大哥好强的杀气啊。只是小观有刨根问底的强迫症,既然网警大哥说有媒体辟谣了,那咱们就看看媒体怎么辟的谣吧。

周一的《现代快报》是这么报道的:

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南京地铁强调,名牌包不是免检而是手检。如果乘客的包比较名贵,不愿过安检仪,或是很小的包,可以主动向安检人员说明,进行开包手检。

《东方卫报》是这么说的:

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政工办副主任施大江解释,“名牌包免过安检仪”并不是说不接受安检,一些体积过小的包,乘客在进站前也可以采取人工安检的方式,把包打开给工作人员检查就可以了,“无论是什么牌子的包都要安检”。

《扬子晚报》的说法又不一样:

有一些乘客提出,自己的名牌包袋比较贵重,万一放进X光安检仪,弄脏了或者刮坏了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此前地铁方面就向媒体公开回应称,如果乘客携带的包袋价格比较昂贵,且是小体积的,长宽高不超过50公分,可以主动向安检员提出开包检查。

请注意,这三处报道消息源都是南京地铁,但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究竟是名贵的包可以手检,还是小体积的包可以手检?由于南京地铁“辟谣”后就没有更新回应,这或许已经成为了一个罗生门。

不要怪小观吹毛求疵,“名牌包可以手检”与“小体积包可以手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前者是赤果果地根据消费能力歧视乘客,后者则是一项便民措施。而且,前者存在界定不清等问题,给地铁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负担,也给安检人员和乘客带来冲突的可能性。如果这几家江苏和上海的媒体报道准确的话,那南京地铁的“辟谣”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应当受到谴责。

这也是眼睛雪亮的群众们的意见。在南京地铁“辟谣”微博下边,评论的画风是这样的: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不知道江苏网警大哥看到这些,作何感想?南京地铁本周四开始就要全线安检了,如果手检标准真的是包的品牌而非体积的话,还有时间改正。

谣言四起的年代,“辟谣”也是一个经常被滥用的词。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说“辟谣”就算是辟谣了,要拿出证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世界观”

微信ID:world_insight

【传媒汇】“名牌包用不用过安检”的罗生门 | 世界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