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网红”?《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另有调查称,一些“网红”年入百万不是问题,超过54%的受调查的95后称,渴望当主播、当“网红”,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要成为“网红”已成为群体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闯入”大众生活,各类“网红”铺天盖地,“网红”现象成为公共话题。每个人都握有自己的“人生剧本”,梦想当“网红”并无不可。问题是,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是不是制造点名气就是“网红”?是不是成为“网红”就可以将名气变现?是不是只要红了便不讲底线?不难想象,有些“网红”就像是口红,以为弄点动静,然后再搽脂抹粉就能招摇于世。越是众声喧哗,我们越需要冷静;越是“网红”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越需要重新定义“网红”。明乎此,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成为偶像,更不是当上了“网红”就可以任性无节操。
有一类人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当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刹那间,身为路人的她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孩子得救,她的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再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学生差点被撞,生死关头,她奋力一推,学生有惊无险,她却受伤,后被截去双腿。无论吴菊萍还是张丽莉,她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考验面前不踌躇,在痛苦面前不退步,其壮举,触摸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复苏了人们内心的柔软,一时间她们名满天下,赢得了世人尊重。
还有一类“网红”,比如有“布鞋院士”之美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李院士生活素朴,淡泊名利,课堂上的一副朴素打扮,让无数网友为之点赞。习总书记说过,“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李小文就是这样的院士,他成为“网红”,并不偶然。
此外,还有新晋“网红”——奥运选手傅园慧。她的鬼马精灵,她的奋力拼搏,以及面对压力时的举重若轻,也使她迅速成为“网红”,可谓实力圈粉。原因在哪里?有官员道出了真谛:傅园慧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正是对享受体育运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是体育运动中最能感染和打动人心的一种力量。诚然,这种自信开朗不是装出来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运动员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傅园慧成为“网红”,势必感染更多人热爱体育、拥抱体育精神。
我们激赏吴菊萍、张丽莉、李小文、傅园慧……首先是因为他们向社会提供了美好的人性和真善美,还因为我们需要并相信这种美好。追求美好、舒展美好,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明亮和温暖,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有希望。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样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有思想,不庸俗;有积极价值,而无现实钻营。
必须提及的是,像吴菊萍、张丽莉等“网红”,不是制造出来的,不是靠“碰瓷”碰出来的,也不是靠炒作营销出来的,他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们成为“网红”极其偶然,惟其偶然,才更真实;惟其不刻意,才见人格高度。因此,与一般汲汲于名气变现的“网红”不同,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默默运行的道德底盘,不想出名却出了名,没想到出名却名扬神州,他们是真正的“网红”,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伟大的时代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真正的“网红”,也需要那些能够带给我们精神鼓舞的人成为“网红”。坚守美好,在平凡的世界做好自己,我们都能成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