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G20杭州峰会 中国刻下了哪些印记

作者:宋胜男 来源:法制网
2016-09-05 21:35:56

【大家谈】G20杭州峰会 中国刻下了哪些印记

  G20杭州峰会系列评论(14)

法制网评论员 宋胜男

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峰会)在中国杭州拉开序幕,这是中国首次主办G20峰会,也是首次牵头进行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

G20是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的大事,对中国来说,则是一次展现大国担当和大国角色的重要机会。

两大看点

G20的对话与协商机制建立至今已有16年,虽然几乎每一年都要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召开,各成员领导人济济一堂,但给人的感觉多是千篇一律。此番杭州G20,外界颇为好奇中国人办会有什么不同?

首先,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杭州G20峰会有“文件、会议、会址”三多特点。峰会期间签署了包括《杭州行动计划》、《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等近30份文件,筹办峰会期间,除杭州领导人峰会外,不同领域还举办有大型配套活动,如工商峰会、劳动会议、智库会议、青年会议等等,力图将各方共识转化为行动,为杭州峰会作准备。其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与领导人峰会背靠背举行的、共商世界经济增长大计的特色活动。

9月3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出席B20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全文近7000字,演讲中许多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论述新观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次,开放包容的办会风格,其中议题设计和内容安排方面颇具亮点。议题设计也充分体现包容性,涵盖当前世界经济几乎所有主要难题。在嘉宾国方面,与此前历次G20峰会不同,中国邀请“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另外还有埃及、哈萨克斯坦、老挝、塞内加尔等,是发展中国家参加最多的一届G20峰会。

中国方案

“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这是习主席对世界经济大势的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增长目前仍然未恢复到危机前五年的平均增长水平,站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世界经济面临四重风险和挑战: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面对新问题说明旧模式已经难以达到刺激经济恢复的效果。

中国经济发展却一直令人瞩目,GDP规模相当于印度、俄罗斯这两大金砖国家的五倍。很多国际朋友都很好奇,中国经济是怎么在全球动荡、经济贸易增长双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国会为世界经济治理提供怎样的“中国方案”?

G20峰会聚焦的共识已经很明显:面对当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各国应该做什么?

中国从来不是全球治理的旁观者,作为主席国的中国要做的是——直接给出“中国方案”。对于当下的经济挑战,习主席的答案是“五个应该”: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可以说,这些主张切中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用“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为引擎,通过开发包容和联动共享增加互动,三效合一来恢复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方案”。这其中既有避免当下危机恶化的应对之策,也有促进动力之源转换的长久布局,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中国印记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均在相互依存中生存和发展,只有开放、共享才能携手渡过难关,而现实情况却是面对危机各国纷纷自保,美国推行“加印美钞”的量化宽松政策,利用美元在全球的硬通货地位向全球转嫁危机,欧盟则由于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难以缓解,其内部分歧越来越大,英国在前不久通过公投宣布脱欧,欧洲内部民粹主义崛起。

民粹的发展必然导致地缘决裂,当拯救经济危机的迫切性已经不是迫在眉睫的时候,G20这个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应该怎么发挥作用?

对于G20的未来发展,中国拿给世界的“药方”是“四个倡议”: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

中国重新定位G20平台的功能性,无疑推动了G20从危机应对平台向全球经济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除此之外,在中方的倡议和推动下,峰会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首次发布共同声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改变了以短期贸易保护政策代替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思路。这些方案,既求眼下稳增长,又谋长远添动力,为全球治理提出了全新的顶层设计。

当然,一次G20峰会的召开不能立马解决所有问题,这不符合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但同舟共济才能抵御风浪,一个行动队胜过一个清谈馆,只要坚持G20的正确方向,就有助于缓解世界冲突,为有关各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

今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每一个关键词都包含了中国的努力,折射了中国信心,这些都将成为G20杭州峰会最鲜明的中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