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球担当

作者:王义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09-06 20:03:42

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发表《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伟大进程,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具有全球担当,以自身的改革开放促进全球改革开放,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结构性改革。

一、改革开放引领世界

历史学家章百家曾形象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逻辑:没有离开中国的世界,更没有离开世界的中国。中国通过改革更好地开放,通过开放进一步促进改革,改革开放已相互交织在一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呈现出中国“通过塑造世界来塑造自己”“通过塑造自己来塑造世界”的双向联动局面。G20杭州峰会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主张变成世界性做法,中国以全方位开放推动全球化继续向深度迈进,向包容性方向演变。一句话,中国外交正从服务于中国自身的内政和经济发展,转向服务于全世界全人类。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就是这种转变的鲜明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发有为的中国外交,越来越着眼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包括物质性公共产品、制度性公共产品和观念性公共产品三大类。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贡献正能量,超越了和平崛起的层面,更超越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展示了中国外交的自信与自觉。

二、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

自从美国重返亚太、欧盟危机以来,整个世界对中国给予很高的期望。通过这次G20峰会,发挥中国的领导力,不仅助推世界经济的增长,更要提供合理的经济方案,召集更多国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在G20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中方主办杭州峰会,重要的目标是推动二十国集团实现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巩固其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地位。在G20历史上,杭州峰会将成为转折点。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机制G20的轮值主席国和以G20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关键力量,这是中国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到“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转变,同样的转变还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得到体现。

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正是通过欧亚互联互通实现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其名与实均体现了“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特性。“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其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鲜明体现21世纪特色。“带”,是经济带经济走廊与经济发展带,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速修高速。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三、中国反哺全球化

在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出现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将自身困难如失业、治安和经济低迷归咎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得不偿失;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被全球化的挫折感。因此,国际社会是继续推进全球化还是任凭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盛行? G20杭州峰会承担了推动有效治理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协调发展、包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G20、亚投行、一带一路……这些概念因为中国而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联系在一起。这是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及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所释放的信息。

中国通过国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世界转变发展模式,通过改革促开放的逻辑升级到改革开放促全球化的逻辑。可以说,全球化成就了中国崛起,中国崛起又在反哺全球化,成就全球化。

总之,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就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动力。亚洲基础设施有八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所以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才会取得如此成功。“一带一路”需要中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一起合作提供公共产品,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是包容、共享的区域合作架构,相关国家不应抵制。中国外交的逻辑正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到“改变世界,影响自己”趋势转变,并结合这方面为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正能量,相信会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鼓励。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