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精神代代传

来源:学习中国
2016-09-14 21:40:32

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是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的省份,是长征中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的省份,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四川也是铸就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军事政治斗争环境,让四川成为长征精神的凝结地。长征中史诗般的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都发生在四川境内。正因为四川在红军长征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把“红军长征纪念碑”建立在了四川松潘,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在“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学习中国”小编随媒体团队走进了大美四川,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寻红军长征中的壮烈史实,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精神代代传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一、红军长征铸就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后,红军第25军、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也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在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自然界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终于相继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一、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胜利,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指出:“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信不疑,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奋斗目标的矢志不渝。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指挥的人民军队。从创建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用马列主义武装这支军队,把共产主义思想灌注到这支军队之中。为工农大众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为共产主义而战,成为广大红军将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红军长征,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广大红军将士靠的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的原动力。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长征的胜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是在极端残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实施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苗、彝、回、瑶、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里程达到6.5万余里。长征中红军将士遇到的艰难险阻,经受的痛苦磨难,可以说完全超越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极限。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有时候一夜之间,成团的红军将士牺牲在草地;由于高山缺氧,许多人坐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参加长征的共有2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四支队伍加起来只有3.34万人,近18万红军将士牺牲在长征路上。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长征路上多艰难,大自然的一道道关隘、一条条江河、一座座雪山,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轰炸、一回回围追堵截,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右倾分裂主义,行军中的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等。所有这些艰险并没有压垮英勇的红军,却锻造了红军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殊死搏斗。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国民党先后投人上百万中央军和地方军,动用了空军的大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兵力、装备都居于绝对劣势,而且处于无后方依托的流动作战中。然而,各路红军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孤舟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沪定桥,红二、红六军团转战乌蒙山,红四方面军激战嘉陵江,红25军血战独树镇……。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俘虏国民党少将以下的官兵24000多人,击落敌机4架,缴获长短枪3万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火炮20多门、骡马约2000匹。长征雄辩地说明,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精神代代传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同村民们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二、接续奋斗走好新长征路

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长征精神都要发扬光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正在进行的新长征,尽管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过是新长征的第一步。习近平指出:“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依然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新长征路上,历史任务更为艰巨,道路更为坎坷。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有“雪山”、“草地”、“大渡河”、“腊子口”等高山险阻、急流险滩。战胜新的征途上的种种险阻,必须继承和发扬克长征精神,书写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新篇章。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

坚持党的领导,走好新长征路。长征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主心骨,是我们克敌制胜的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才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们必须像革命前辈那样,对党绝对忠诚,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部署,不管面对什么考验都毫不松懈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实践中的改革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带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习近平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新长征路。为人民而战则战无不胜,为正义而战则攻无不克。心中装着人民,跟着共产党走,所以长征才能胜利。长征路上所形成军民鱼水情是党和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现实的建设者、未来的创造者,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选择、满足人民需要,凭借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力量、开创人民事业,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2012年习近平在当选党的总书记后,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012年11月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坚持开拓创新,走好新长征路。长征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举,是艰苦的征程、胜利的征程,也是创新的征程。长征中每一个战略方向的合理选择,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科学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正确实施,每一次战斗的重大胜利,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结果。创新也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与革新,需要智慧和勇气,要有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当前,我们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形势更加复杂,困难更加艰巨,正需要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要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像当年长征一样,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道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长征事迹代代传颂,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80年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砥砺意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