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聚焦“人才培养”

作者:李想 蒋欣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2016-09-23 10:20:55

9月19日上午,7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走上领奖台,面带微笑,双手捧起了沉甸甸的“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牌。

当天,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结束后,网络安全先进典型表彰仪式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沈昌祥、王小云、范渊、刘建伟、陈兴蜀等19名网络安全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及优秀教师受到表彰。

今年,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举行了“网络安全人才奖”“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等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网络安全杰出人才1名、优秀人才10名、优秀教师8名,并分别获得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

此前,为支持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加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鼓励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人才是网络安全第一资源”。

一场网络安全人才汇聚的盛会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从开幕式到网络安全博览会再到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吸引了不少业内大咖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阿里巴巴CEO张勇、360公司董事长周鸿、卡巴斯基实验室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尤金·卡巴斯基等来自全球五大洲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各项活动。

在网络安全博览会布展现场,360安全卫士的展台前,工作人员用一个名为“黑客改号体验”的装置就还原了电信诈骗全过程。用户可以将手机号改成任意号码并拨出,过一把当“黑客”的瘾,同时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指数。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360已经能够做到对这种骗术的实时预警与检测。

不远处,支付宝展台的刷脸支付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作为全球首创的人脸+眼纹双因子认证技术,准确率已达99.5%。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生物识别技术将是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相比于数字密码,生物识别具有唯一、稳定和难以复制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博览会作为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一,汇聚了近百家网络安全领域企业,不少网民第一次近距离感触到了身边的“网络安全风险”。

阿里巴巴每天帮助服务商分析1.8亿次核心数据访问行为并拦截风险;中国电信在一个月内就帮助广西公安部门拦截垃圾短信110万条;蚂蚁金服集团在9个省联合公安机关打击伪基站涉案团伙14个;范渊和他的团队保障了G20杭州峰会期间网络安全零事故,击退了3000万次网络攻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提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这是一场网络安全人才汇聚的盛会。在武汉举行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个分论坛上,“人才”已经成为与会者探讨最多的关键词。在沈昌祥看来,网络安全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所在。

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高校责无旁贷

9月20日,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论坛上,业界大咖们齐聚一堂,聚焦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培养热点话题。武汉大学作为该论坛的联合举办者,该校党委副书记黄泰岩率先亮出观点,“网络空间竞争的关键在于网络安全技术,而网络安全技术竞争的关键在于网络安全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责无旁贷!”

“如何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已经尤为重要。”沈昌祥说,“人才培养前提是办好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网络空间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15年前,沈昌祥就联合几名院士向高层建议设立网络安全专业和学科。经过努力,武汉大学在全国招收了第一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教育部成立了“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沈昌祥担任首届主任,并规范了该学科的专业建设。

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通知》,指出要加快网络空间学科人才建设,做好人才建设。今年6月,六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安全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8条意见。

论坛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展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我国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高达70余万,到2020年,需要各类网络安全人才约140万,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量每年新增1.5万人左右。

“截至2015年,我国目前有126所院校开办信息安全相关专业143个,设置网络安全学院的有20所,从数据来看并不理想!”封化民呼吁,应加快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鼓励高校设立网络安全相关专业、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加快网络安全教材建设,搭建产教对接平台,解决实习实践问题。沈昌祥则建议增设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少年班”,对有专长的学生保送进入本科学习。

“网安”人才的机遇与困境

9月19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武汉市人民政府与武汉大学、北京奇虎360有限公司、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通过创新网络安全学院办学模式,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武汉大学与武汉市政府的签约,令不少业内人士信心十足。“我们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好评,有一些年轻人已些取得突出成绩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焕国兴奋地指着大屏幕介绍,“这是2004级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获得我国第一个软件安全国际大奖,还创办了公司。”作为一名教师,这是让他感到最开心的时刻。

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诸如奇虎360、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研发的的云安全、实时数据监测、刷脸支付等技术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在这背后,是一批批有志于从事网络安全优秀人才的努力。但是,网络安全人才的机遇与困境同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每年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足1万人。“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这方面的人才是最缺乏的。”封化民为此感到担忧。

“遇到过很多对网络安全不感兴趣的大学生,2015年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的增长率是低于我们预期的。”美国原NICE网络教育计划主任恩内斯特·迈克杜说。

“在全球范围内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假如大家评判标准不同,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ISC)2董事、新加坡CISSP江明灶呼吁,建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全球标准,“无论哪个国家的网络安全人才,都可以利用国际认可的架构得到肯定”。

四川大学教授陈兴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领军型人才短缺。对此,陈兴蜀认为要建设人才交叉培养的机制,“有一些偏法律的,有一些偏社会工程学的,不同领域的人才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吸纳专家和学生进入网络安全领域深造和研究。”

张焕国告诉记者,自2001年武汉大学在全国创建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目前已经累计培养1200多名毕业生,编制了全国第一套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在全国高校建立了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实验室。在张焕国看来,“成为网络安全人才,年轻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