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宁夏,毛主席就住在咱家。”单家集,原属甘肃静宁县,今属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因为曾经热情招待中央红军和毛泽东夜宿陕义堂清真寺而留下了红色佳话,使单家集成为载入史册的长征名集。
保留至今的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
站在单家集广场远眺陕义堂清真大寺,飞檐斗拱,古朴凝重,这是一座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红军与咱回民亲!”75岁的陕义堂清真大寺管委会主任拜富贵老人介绍说,早在中央红军进入宁夏时,红25军就两次路过单家集。单家集地处交通要道,既是商贸流通的集市,也是重兵把守的军事要地,国民党中央军、马家军、东北军都在附近驻守,群众深受兵痞祸害。“当红军到来时,大家要么躲在山里,要么紧闭大门。”拜富贵老人介绍说,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帮助村民干活治病,很快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军长程子华还书写“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匾赠送当地群众,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35年10月5日,中央红军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发时进入兴隆镇一带。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随一纵队到达单家集,在村头一个麦场上休息吃饭,打算当晚宿营于此。看到红军,村里男女老少一拥而来问寒问暖。一位回族老大爷亲热地说:“红军和回民是一家人,大家快进村住下,这里夜里可冷了!”红军指战员再三婉拒,但群众执意不肯,于是红军进村当晚宿营于此,睡上了暖烘烘的热炕。当晚,毛泽东就住在清真寺北侧的一户农民家里,于次日拂晓离去。
毛主席住宿旧址。
尽管红军停留时间并不长,但红军给单家集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成为单家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的动力。单家集村回族占比98%,回族有善于经商等传统,素有“回回三大行:珠宝、饭馆、宰牛羊”之说。近年来,单家集村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集市优势,走上了一条富于民族特色的致富之路。
肉类加工业形成规模。依托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该村着力打造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品牌,在精深加工包装上下功夫,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经过多年的发展,单家集清真牛羊肉产品已远销新疆、内蒙、陕西、河南等十多个省和周边地区,形成了以牛羊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全村有活畜贩运屠宰户180余户,年贩运牛6.6万头,羊3.9万只,屠宰牛4.2万头,贩运皮张12万多张,销售收入2.3亿元。
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人流、物流大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餐饮、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为主的服务业。全村现有大中型运输车辆210多辆,餐馆15家,店铺120户,粮油贩运户25户,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的村级私立医院单家集民族医院。
淀粉加工业初具规模。依托当地丰富的马铃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淀粉加工,现有4家年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年生产淀粉1.5万吨以上,年产值1.8亿元,产品远销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热闹的单家集集市。
村庄建设卓有成效。2013年以来,相继启动实施了单北村幸福村庄和单南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对群众住房进行了改造建设,并配套建设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现建成两条主干道路,均为柏油马路,建设了文化休闲广场、文化体育广场,并进行了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单家集整体面貌,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回族老人在下棋娱乐。
“长征名集,西北大集。”如今的单家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