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丙申金秋,共和国迎来67岁华诞,又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一路筚路蓝缕,历经艰难困苦,铸就盛世辉煌。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历史见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不忘初心,四个全面开启筑梦新征程。昂扬的青春行进在路上,感受江山之锦绣,家国之和美,生活之斑斓,我爱你,中国!激情满怀,挥斥方遒……在国庆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绚美国庆节·幸福阖家欢”系列报道,敬请青年网友分飨。
巍峨宝塔矗立山巅。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 摄
中国青年网延安10月2日电(记者 张思怡)“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曲高亢的信天游,在《回延安》的歌声里,我们重访革命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十三载,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十三载,开启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
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中国青年网张思怡 摄
在这里 革命先辈曾挥洒热血造福后代
在延安市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富县(旧称鄜县)。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这里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打响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这是一场被毛泽东称为“奠基礼”的战役。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在直罗镇战役期间,富县地区的人民为中央红军筹集粮食、运输粮食600多担,负责加工粮食的群众300多人,建立张村驿、上柳池、照八寺、槐树塬4个俘虏转运接待站,工作人员180多人,组织了1500多人的担架队,担架500多副,富县游击大队、富县游击队、中宜独立营分别担任配合主力红军诱敌和阻击任务。“没有群众和我们一致,隐蔽主力,搬运伤兵,供给粮食,都不能做得这样好。”毛泽东事后总结说。
1954年为缅怀和纪念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富县人民政府将牺牲的先烈遗骨集中安葬在直罗镇北山寺山下,修建了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
直罗镇战役无名烈士墓。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 摄
直罗镇战役十二小烈士纪念碑。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摄
烈士陵园内,只有三十多块墓碑载有先烈姓名,他们曾挥洒热血,只为造福百姓,只为祖国光明。而更多烈士,他们未曾留下姓名,但革命精神永存,他们在柏山寺下,绿水相伴。
你又可曾想过,十二、三岁的少年能持枪上战场?他们留下的,只有带血带汗的脚印和那份曾经奋勇杀敌的英气。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军指战员们将他们安葬,立碑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