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场走心的陕北红色之旅
——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陕西站采访活动综述
图为直罗镇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的文物 新华网马若虎摄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马若虎)9月的陕北天气渐冷,却抵不住采访团成员们高涨的热情;通往革命旧址的道路艰难曲折,却挡不住记者编辑们坚定的步伐。
9月26日—9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挥师陕北。一场走心的陕北红色之旅,让长征精神更加具体可感。正如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在系列活动结束仪式上所说,网络媒体队伍在此次活动中亲身体验了长征的英雄历程,经受了长征精神的洗礼,自觉践行了长征精神,得到了锻炼成长。
当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旋律响起在结束仪式上时,采访过程中的一幕幕浮现开来……
图为薛家寨革命旧址一号军寨 新华网马若虎摄
追寻——沿着红军战斗的足迹
“快爬,坚持住,目的地不远了!”“别掉队,想想红军长征的坚毅和顽强!”在通往薛家寨革命旧址的登山过程中,采访团成员们相互打气。
薛家寨山势险要、条件艰苦,却成为照金苏区发展和对敌斗争的大本营,红军曾在这里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剿”。不亲身体验,很难想象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在简陋的岩洞里指挥作战,很难想象红军战士如何在山路陡峭、一面是悬崖的大山中战斗。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里,一把红军使用过的大刀和一把柳叶长刀交错摆放,仿佛向采访团成员们展现着当年红军英勇杀敌的场景。凭借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斗志,红军面对多出自己一倍以上的敌军,果断采取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最终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俘敌5千余人,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重大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延安宝塔山、切尾巴战役遗址……所到之处,采访团无不被红军指战员的气节和精神所感动。一位记者说:“我们追寻红军战斗的足迹,正是要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墙壁上镶刻着的毛泽东题词前,记者编辑们驻足良久,思想也在随之升华。
跨越——迈向脱贫攻坚的胜利
延安是此次采访团重点采访的地区。在该市的几天采访中,记者们对精准扶贫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扶持谁”,到“谁来扶”,再到“怎么扶”,各地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图为洛川县旧县镇洛阳苹果标准园 新华网马若虎摄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洛川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走出了一条“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脱贫致富之路。在洛川县旧县镇洛阳苹果标准园采访时,采访团得知该园2015年亩均产量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90%,亩收入1.3—1.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标准园所在的洛阳村还积极吸引电商进驻,拓展苹果的销售渠道。洛阳村的情况只是洛川县的一个缩影。
因人而异、统筹规划。延川县文安驿镇近年来按照“城镇村结合、跨区域搬迁”的总体思路,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划分,跨村跨镇跨区域搬迁,以“有土安置”、产业带动、“无土安置”等模式安置了五个乡镇的1874户6495户搬迁户。吴起县铁边城镇在做好集中搬迁偏远山区农户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产业建设体系,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创业,促进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解决进镇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偏远山区人口移得来、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图为吴起县退耕还林森林公园一景 新华网马若虎摄
因势利导、生态富民。在不少地区,可能普遍存在着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等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种矛盾?吴起县作出了表率。吴起县退耕还林纪念馆内,记录着该县由荒到绿的改变。在曾经的吴起,人们为了繁衍生息,年年倒山种地、漫山放牧,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自1998年做出“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以来,吴起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昔日的黄土山峁再次重披绿装,随之而来的,是农民不断富裕的生活。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剩余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收入。退耕还林钱粮直补到户政策,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退耕农户从工程实施中得到了实惠,有效缓解了贫困加剧的问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事实证明,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可以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事实证明,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再难的脱贫任务也会被拿下。
对此,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陕西站采访活动的记者编辑们深有感触。正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所唱,“咱们的队伍势力壮”,我们相信,在党中央正确决策的引领下,脱贫攻坚的力量也一定会越来越强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