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大桥古嶂新村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楼房。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在每一个地方,长征精神引领着战略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巨变。在于都电商孵化园、贡江镇阳光·东溪新村、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在兴国杰村乡万亩油茶基地、杰村乡含田蔬菜基地、凤凰村“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在瑞金叶坪乡田坞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壬田镇凤岗村“廖奶奶咸鸭蛋”产业合作社,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深山区到移民新村,从土坯房到楼房,从生活贫困到致富奔小康,这些奇迹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
采访中,记者们感动于老红军王承登老人那一个神圣的军礼,感动于务工村民李考凤那一句“每天都有钱赚,生活当然满意了”,感动于华从祁老人发自肺腑的那一句“感谢党中央”,感动于廖秀英老人简单质朴的那一句“只要大家喜欢吃我做的咸鸭蛋,我就高兴”,感动于钟振源老人对于政府的信任和电商的追捧……在革命老区,他们是老红军,他们是烈士子女,他们是普通的农民,但是他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崛起,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见证了从贫困生活到幸福日子的变迁,他们的话语朴实而真诚,他们的笑容灿烂而满足,他们的期待简单而朴实。
在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廖秀英老人展示其制作的咸鸭蛋。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80年前,8.6万参加长征的红军年龄平均不到30岁,他们是一批怀揣革命信仰的青春力量,跟着党无怨无悔地踏上漫漫征程,无数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80年后,一批新时代的青年再次来到江西,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用双脚去丈量长征之路,用手中的笔来展现长征的信仰与力量,用火热的心去体悟践行长征精神。
江西之行,长征精神依然壮怀激烈,青春亦然,无论是红军战士的青春,还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舍我其谁的奋进前行的力量。
陕西:会师之地扬帆起航踏上筑梦新征程
古垣之上,三秦大地。盛唐之都,入城之礼。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征胜利会师之所在。西安城墙永宁门瓮城古朴厚重、流光溢彩,古今交相辉映,9月25日,记者团从这里启程,感受坚毅的革命精神、收获长征胜利的喜悦、体会百姓油然而生的幸福……
薛家寨绝壁寨洞,红军曾经的修械所。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 摄
这里唱响了一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革命赞歌。
当记者团来到薛家寨革命旧址,摆在这群年轻人面前的有两条路,陡峭艰险的前路和后人开发的蜿蜒却路缓的后山。“走前路!沿着先辈的足迹才是真正的重走长征路!”一声鼓舞,我们充满力量。这是悬崖上的红区心脏,我们难以想象隐藏在丹霞地貌峭壁之下的一个个岩洞竟然是曾经的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后勤仓库……当记者团在山顶高呼胜利的那一刻,一道阳光撕裂积压的乌云倾泻而下,80多年前红军到达这里的时候,是否也曾沐浴这样的阳光,我想那时,天格外蓝,阳光格外温暖,因为正是这里,孕育了革命奇迹。
当记者团站在延安宝塔山上俯视整座城市时,清凉山、总理桥,一一映入眼帘。曾经的革命情怀令人动容。“笔和枪一样是战胜敌人的两种锐利武器。”也许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必奔赴战场,却肩负着同样重大的责任,为晴朗网络夜以继日奋斗不止。
《延安保育院》大型红色音乐剧演出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 摄
这里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撼天地的红色故事。
“山丹丹花儿红红,河水流向远方,宝贝宝贝快快睡,妈妈爱你……”一曲清唱,观众潸然泪下。在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中,还孕育着“延安保育院”这动人的故事。在抗战时期,为解除抗战军民的后顾之忧,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遗孤。
革命战士临终前听女儿叫的一声“爸爸”;转移时,因人力物资匮乏不得不留下一个孩子时,院长女儿的一句“妈妈,我留下吧”;行军途中,乡亲的孩子重病,被战士们仅剩的一支药剂救治后,村民们充满感激的一声“谢谢亲人”;保育院院长被洪水卷走时,被她养育多年的小主人公宏远一声感人至深的“妈妈!”……
这是那个年代抗战军民奋斗的缩影与真实写照,这份大爱是中国人特有的力量。汶川地震时的众志成城、国土不容侵犯时的万众一心……革命为我们刻下红色记忆,让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凝聚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