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一:黄土地上唱新歌——革命老区陕北延川脱贫攻坚见闻

2016-10-12 16:29:39

编者按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老区开发建设和脱贫攻坚进行部署。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指导和推动下,各地主动作为,探索形成了一批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本报从今天起推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了。我在村里开着这个小店,对象在村里也干上了环卫管理人员,离家近了照顾孩子也方便了!”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史馆旁创新小吃坊老板王彩虹高兴地说。

日前,记者随全国三教办组织的中央和部分行业新闻采编人员延安行活动,来到中国革命史上陕北第一支红军游击队的诞生地——延川。与印象中“山大沟深”的陕北农村相比,这里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山下窑洞错落有致,马路宽敞干净。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延川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举措,让革命老区重新焕发了新生机。

从“山大沟深”到“旅游胜地”

知青淤地坝、知青井、知青旧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000多名来自北京的知青到达延川的梁家河村开始了最初的“红色之旅”。梁家河联合村支部书记石春阳介绍说,“当年来插队的知青们带领农民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但修通了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等,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去年以来,梁家河村借助国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结合延川县的红色记忆与知青文化,相继打造了知青文化体验园、村史馆、耕作园、农家乐、采摘园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梁家河村已成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培训基地、港澳青少年学习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培训实践基地,前来学习培训的团体络绎不绝。

“原来我们家是两个窑洞用于自己居住,去年又增加了两个,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住宿的,这样加上门口经营的小超市,一年收入大概也有五六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梁家河村民刘爱萍告诉记者,“小女儿今年刚毕业,现在也在村里当上了导游,每个月工资也差不多3000元。”

据梁家河村史馆管理员石玉兴介绍,目前梁家河已发展农家乐6家、乡村旅舍 1 家以及工贸公司、梁家河土特产品牌营销店各 1 家。“这几年,每年都有近 10 万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知青文化。”

在延川,像梁家河这样借助旅游业发展契机逐渐走上“致富路”的并非个案。谈起一年来开农家乐的情况,位于乾坤湾景区的小程村村民郝秀梅满足地说,“原来在城里的餐馆打工,后来村里家家户户开启了农家乐,我也回到村里跟大儿子一家经营起了红红农家乐。现在是旅游旺季,家里的 6 个房间基本都住满了客人,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雇人。”

据介绍,围绕“文化旅游兴业”项目,延川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还开发了文安驿文化产业园项目,旨在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旅游体验地和全省统筹城乡示范镇。延川县县长张永祥说“:文安驿园区一期去年9月开园后,已带动100多个贫困户就业,据测算,二期、三期建成后能带动500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2015年,延川县旅游综合收入从400万元增长到 2.3 亿元,全县旅游从业者达1500 人 ,间 接 带 动 6000 人 就 业 。“2016年,延川吹响了‘全域旅游’的号角,以一路风光一路店的思路,把延川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突出文安驿——县城——乾坤湾‘三点一线’,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延川县旅游局的有关负责人说。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

陕北的黄土高原大多是山地,“雨养农业,靠天吃饭”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延川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依靠科技,综合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在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记者看到了一座建设面积达12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其“设施蔬菜生产区”共包括连栋温室1座、专利大棚2座、日光温室大棚18座、春秋棚17座。

在连栋温室内,6名村民正在对西红柿幼苗进行移苗。“这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叫奥粉特,一粒种子3毛钱,长成后一株产量可达10斤,采摘一斤20元。”该园区蔬菜中心主任张志富说,“比起传统大棚,这种新型大棚棚形结构优良,保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园区实行公司加农户运行模式。由公司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农户采取租赁形式,分户经营,独立核算。100米长棚,预计每年收入在8万元~10万元。”

不仅如此,延川县已逐步建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将建成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

据了解,2015年,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经济效益480万元,拉动18户土地租赁户户年均增收5500元,带动农户家门口就业40人,实现打工人均收入3.5万元;促动130户农民转产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面积260亩,户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

红枣是延川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近年来,随着降雨带北移,降水持续增多,全县20万亩的红枣种植正面临裂果、烂果危机。如何化解危机?延川县乾坤湾镇镇长曹智昕说,“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首先是把枣树的高度降下来,以增强防雨棚的效果;其次是研究并推广防裂果技术;再次是适当调减红枣种植面积,精细化管护红枣基地。目前已完成了设施大棚冬枣栽植200棚,栽植成活率达95%。”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还打通了狗头枣线上销售渠道!”乾坤湾镇人大主席白新林介绍说,“今年4月,延川县与京东集团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前不久,我们联合附近的四个村子与京东签订了协议,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吸引了很多贫困农民返乡创业。”

记者注意到,《延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2017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下,依托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化农业,延川县正在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贫困县脱贫致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