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化全川”:石头上的革命,笔划道里能卧下一人

来源:央视网
2016-10-20 13:35:43

“赤化全川”:石头上的革命,笔划道里能卧下一人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

央视网消息:在秦岭巴山的崇山峻岭中,红军当年刻下了数以千计的石刻标语。其中有红军入川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有堪称“世界石刻之最”的“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红军石刻标语,作为红军宣传工作的重大创举,被诗人、作家、艺术家们形象的比喻为“刻在大地上的丰碑”和“石头上的革命”。

据文物部门统计,川陕苏区时期红军共留下1300余条石刻标语。“赤化全川”石刻标语,位于今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沙溪乡景家塬村左侧,海拔800米,崖体座东向西,左右皆为石壁。 “赤化全川”4个大字,每字高5.85米、宽5.2米,笔划深0.35米,笔划道里能卧下一人;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

早在80多年前,川陕苏区地处四面封锁之中,纸张十分奇缺,川陕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錾字队(俗称钻花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岩石,石壁等,动员大批石工,錾刻标语。因为石刻标语不易损毁,利于保存,既解决了纸张奇缺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宣传作用,这一宣传形式迅速被广泛运用。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选此高崖,适逢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到此视察;錾字队的同志请他给提点意见。刘部长思索片刻后,叫人拿来纸笔写下“赤化全川4个大字。刘部长当年之所要刻“赤化全川”这副标语因为,早在1933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红四方面军的信》中指出:“赤化四川的任务很迫切的摆在你们面前……你们有伟大的前途,全党都注视你们,你们应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在巩固原有阵地基础之上,来迫切的争取苏维埃首先在四川全省的胜利。中央向你们和红四方面军全体战斗员致极热烈的革命敬礼。”因此红四方面军把“赤化全川”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开创、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目标。红四方面军及川陕苏区党政积极为“赤化全川”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在这里錾刻“赤化全川”4个大字,是为了进一步来扩大“赤化全川”的舆论影响。

“赤化全川”4个大字,三月动工,由人用麻绳将农民用的背篓、箩筐拴住,石匠就坐在背篓或箩筐里,从悬崖顶用绳子放下,人悬在半空中作业,工匠们随时面临掉下悬崖的危险……工匠们历经4个月的艰辛完成了这幅令世人震惊的石刻标语。

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当地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阴霾重现,老百姓在凄风苦雨中受尽折磨,但“赤化全川”4个大字犹如一团不灭的火焰,在人民群众的心底燃烧着胜利的希望。为彻底扑灭老百姓的希望之火当地地主阎升平、阎际风等人,以一石(dan )二斗小麦为赏,令甲长阎成文用墨和烟尘将红军石刻涂去,阎成文贪吃赏麦,以稻草灰调米汤代之,加之崖高字大,乱糊几笔,不了了之。解放后,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重新用石灰涂上,使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著名诗人梁上泉以此为题写成了长诗《红云崖》,后被搬上了银幕。从此,“红云崖”便闻名遐迩。“赤化全川”石刻分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和《四川文物志》、《人民解放军画报》等刊物。

1981年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汪小川曾亲自视察该标语,并题诗一首。《石刻标语赞》:“瑰丽巴山石,雄踞万谷边,红标千百句,嵌绣众心间,大书全赤化,非是一虚言,钻字宣传队,风高威武篇。”

据文物部门的数据统计,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就达66处。“赤化全川”石刻标语就是其中的一幅。如今,在当地宅基地旁、桥墩、悬崖巨石上,这些标语已成为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