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9月26日上午,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举行。小编有幸参加,并和各大媒体的记者一起,沿着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信阳、驻马店、南阳、平顶山、洛阳和三门峡等6个省辖市的革命老区一路前行,重走长征路,探寻革命遗迹。
从今天起,
将分3期内容,
与您分享重走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为采访团授旗,并签字留念。
第一站 信 阳
何家冲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河南省罗山县铁铺镇的一个行政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出发西进,红二十五军长征从此开始,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何氏祠,即为当年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占地约400多平米的明初建筑,祠堂前后两栋各有5间,两边还有厢房,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的展厅,让八方游客重温红色记忆。
在何氏祠不远处,屹立着一株枝干粗壮的银杏树,历经800多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当地村民都叫它“红军树”。当年,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将士在此树下集合,出发开始长征。
银杏树旁,听89岁王传伟老人讲述当年红军出发时的故事
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队伍中,有7名女红军战士,她们都是随军医院的护士。由于她们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护理伤员,被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称为“七仙女”。长征途中,她们不顾个人安危,随着部队转战,为部队筹粮,救助伤员,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家店学校,(原属县立第二国民学校),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王店村。因为这里地处深山,远离城市,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1920年初冬,革命先烈恽代英和他的“第一把助手”雷纪亭同志决定把“大本营”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在这里,东双河千百年来第一次提出“男女平等”,并倡导 “以后不要给姑娘们裹脚了,男女平等,姑娘大脚好下地干活”。
第二站 驻马店
响水坡
细雨中,河南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的泌阳县盘古乡响水坡。1934年11月23日,长征西进的红二十五军途经这里,得益于附近百姓的鼎力配合,部队不仅没费一枪一弹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休整,为此后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独树镇突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泌阳烈士陵园
泌阳烈士陵园,186名烈士的遗骨安葬于陵园中。进入园内,挺立着18米高、宏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面刻着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题词。
宋书仁老人
72岁的宋书仁老人小时候听父辈们说起,红军下了响水坡来到了二郎庙村驻扎时,曾有一个班留宿在他家里,不拿一针一线,吃百姓送来的食物还要给钱,不少人因此先后去泌阳东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红枪队,继而成为红军游击队战士。
张星代
80多年前的深秋时节,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泌阳县铜山沟胡栗冲,如今已近百岁的张星代老人那天在田里放牛,远远的看到了部队过来。“他们有人过来跟我说他们是红军,是打日本鬼子的。后来他们在这休息了一晚,有规矩,待人好,天亮后,我和邻居一起给他们做豆腐吃,结果他们给的钱比拿出去卖的还多。”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的亲身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最好见证。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