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英雄史诗,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钢铁脊梁,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丰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谜题。探究红军长征中的苦难与辉煌,追溯红军将士的光辉足迹,这部浸润着艰苦、悲壮、惨烈、英勇、坚韧的东方奇迹,引发我们对这场彪炳史册伟业的深刻思考:长征何以伟大?
一、伟大信仰,迸发磅礴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迸发磅礴的力量。红军长征时期,军级干部平均年龄大约为二十八九岁,师团干部平均为25岁,与国民党中央军中普遍受过正规西式军事教育的军官队伍不同,红军将领中,除了刘伯承、林彪、左权等少数一批人拥有正规军事教育的背景外,多数红军指挥员包括毛泽东本人,几乎都是从战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超过一半的红军士兵赤手空拳,相当多的士兵都是在危急关头“扩红”中招来的新兵,有些战士甚至未来得及进行起码的军事训练。一批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将领,一支装备和训练水平低到不能再低的队伍,他们靠什么来战胜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是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对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是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贞不渝和坚信人民必然解放、民族必须复兴的国家理想。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绝望中不忘初心,在迷茫中怀揣理想,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浴血拼杀,在雪山草地、凄风苦雨中艰难跋涉,在草根果腹、皮带充饥中绝处求生,支撑他们永远前行的内在动力,就是为劳苦大众而解放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长征精神昭示我们: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和巨大灾难,但是,中华民族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坚贞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战胜强敌与困难的源泉和力量。
二、伟大转移,开启胜利序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初期,“左”倾路线领导人犯逃跑主义错误,要求随军携带大量笨重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大大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湘江战役的惨败,使广大红军将领认识到,中国革命靠照搬苏联经验、共产国际经验,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是行不通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管用。因而,党和红军在痛定思痛中选择了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毛泽东。湘江战役后,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此危急关头,中央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这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是冲破“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转移,是保存和播撒中国革命火种的战略转移,是锻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战略转移。伟大的战略转移,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保留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