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话长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来源:光明网
2016-10-25 19:44:20

作者: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教授 徐卫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一次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进而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版图和格局的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长征留下的宏大精神财富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和执着,这将是支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长征的精神支柱。

【中外学者话长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实现民族崛起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拯救民族危亡,改变中华民族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既是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牺牲的目标,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在各种政治势力博弈、各种道路选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的革命之路,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能够让人民能够幸福生活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与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信念的统一,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没有具体目标的实现就没有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没有每一个民族的自由解放就没有全人类的自由解放。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定“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用“抗日救亡”的旗帜赢得民心、凝聚力量。红军的不懈奋斗和英勇牺牲凝聚起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大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二、长征胜利的力量源于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人类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红军长征的胜利证明,在人类历史上,为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胜利者无疑属于高举信仰旗帜的那一方。

长征中,无论是率领红军的领袖、将领,还是不识字的红军小战士,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必定将为中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跨越千山万水,进行伟大的征程。“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在翻越党岭雪山时,红军战士看到在一个雪堆中高举着的拳头,拳头中攥着的是一张党证和夹在党证中的一块银元。这高举的手,就是生命的誓言和忠诚,这种忠诚可贵之处在于,它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忠诚于信念,忠诚于为之奋斗的壮丽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三、长征永远在路上

今日中国人的精神领域,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正在悄然泛滥,其核心倾向是贬低崇高、丑化历史,是非不分、否定英雄,目的是颠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秀价值取向。一些质疑革命历史、否定民族英雄的言论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同时,一些人视理想信念为“空谈”,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沽名钓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受此影响,一些人深感迷茫、困惑,甚至走向邪路。

正如习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的:“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搞垮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要割断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使这个国家和民族彻底丧失信仰和精神依托。文化自信,不仅要对几千年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更要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凝结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这其中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生动体现。

今天的中国,物质基础、历史方位、国际环境、建设目标等方面与长征时期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没有变,“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与长征时期相比,当下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需要我们有更宽广和深远的眼光;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需要我们更加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有“啃硬骨头”硬劲和韧劲,有开创新局面的勇气和决心;国际国内干扰因素更多,需要我们不能为难所阻、不为利所诱、不为困所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