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加国家图书馆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6年11月2日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亚欧四国之行,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和俄罗斯四国,并出席一系列国际会议。这次出访的最大特点是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的共同推进。
在访问首站吉尔吉斯斯坦,中吉两国总理共同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在经济技术、产能、交通、农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成为中吉两国发展双边关系和推动双边合作的重要进展。在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作为亚欧各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该组织成立15周年之际,各国总理共同批准合作决议,为今后五年上合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
而在访问拉脱维亚期间,李克强总理也同拉脱维亚总理库钦斯基斯出席了有关双边合作的各项活动,并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1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16+1合作”应长期坚持“平等协商、互尊互助;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携手同行;联动发展、共创共享”等四项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倡议。这将极大地有利于“16+1合作”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由此,我们看到中国外交在有机结合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方面已经日趋成熟。高层领导人的直接会晤,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与有关国家双边合作的进展,增进战略互信,带动经贸合作和民间往来。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借访问期间出席多边活动,推动中国与各国在多边组织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凭借与东道国的良好双边关系,能够获得“半个主场”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多边外交的效果。这是以双边合作推动多边合作的重要方式。而在多边外交开展的同时,中国也同相关国家积极开展双边外交活动。例如,无论是上合组织总理会议期间还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分别进行了双边会谈,讨论双边合作事宜。这是以多边合作带动双边合作的重要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互配合、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每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都具有多重身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成员。拉脱维亚既属于中东欧国家,参与到“16+1合作”中,也是欧盟国家,并同北欧国家在文化上具有接近性。因此,同这些国家开展合作,都有助于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而在多边框架内开展双边、三边或小多边合作,例如在“16+1合作”框架中,中国同某个国家的双边合作、同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小多边合作等,都有助于产生“以面促点”的集中效应。中国外交既注重对象国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边合作,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又注重对象国参与的多边机制,建立并推动多边组织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这种模式将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有助于网状伙伴外交的开展。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友好国家和战略伙伴共筑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