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孙中山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来源: 新华社
2016-11-12 17:15:09

“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

不止是亲临台湾奔走传播革命思想,1897年兴中会台湾分会、1910年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的成立,都源于孙中山的宣传影响。其“时代开创者”的历史形象深烙于台湾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带给台湾什么样的启发呢?‘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的一席话可以提供答案。”台湾历史学者吕芳上说,“当四万万同胞酣醉在大同和平的梦境中,生息在专制忘我的传统道德下,嬉戏在豆剖瓜分的危惧里,使我们晓得有种族国家,明白到有自己他人,这不就是先生呼喊的影响么?”

在日本加剧高压殖民统治的背景下,一些台湾知识精英把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希望,寄托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并不顾艰险毅然投身实践。

上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新青年》曾发表文章说:“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候,台湾才有回复之时;待中国有势力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

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吸收的70多名台籍精英中,有慨然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许赞元、罗福星,有挟血气之勇北上刺袁的翁俊明、杜聪明。

1913年春,台湾望族“雾峰林家”后人林祖密毅然离台,定居厦门并办理复籍,成为台湾同胞恢复当时中国国籍的第一人。1924年,台北青年李友邦入学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后组织台湾义勇队参加全民族抗战。

“在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的气氛下,台湾青年毅然奔赴大陆投入国民革命的行列,是可以想象的事。”吕芳上说。

“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自革命之日始,孙中山就将收复台湾作为革命目标之一。1912年元旦,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直到1924年病危之际,先生仍念念不忘深受殖民高压统治践踏的台湾同胞。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辛亥革命成功的激励下,台湾同胞焕发出强烈的抗日反殖斗争意志和愿望。仅仅在1912年至1915年的4年间,台湾与辛亥革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就达9次,目标口号均为“驱逐日寇,收复台湾”。

受孙中山委派回台发动苗栗起义的罗福星是其中的代表。他在1913年3月15日发表的《大革命宣言》中列举了日本帝国主义的21条罪状,积极宣传抗日,很快得到台湾乡亲的响应和支持,点燃了宝岛同胞心向祖国的革命之火。

“与罗福星同案者包括地方上有资产有名望有学力的上流人士。据当时台湾的日办报纸描述,这些人被捕后泰然自若,毫无狼狈之色。连日本检察官都感慨‘乃真挚以革命不羁为目的者’。”戚嘉林说,可见孙中山对台湾社会的影响至深。

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这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战斗堡垒,而他们的启蒙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

文化协会领导人蒋渭水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1929年1月20日至11月24日,他在《台湾民报》连续发表40篇《中国国民党之历史》文章,详细介绍孙中山的革命策略和政治理念。

“日本殖民当局所编《警察沿革志》记载,台湾文化协会人士心中认为中国是祖国,深信台湾会回归祖国。其‘文化抗日’活动极大影响了台湾民众,日据42年后有一份特务秘密调查文件,结语是台湾人未受皇民化影响的程度‘令人心寒’。”戚嘉林说。

先生身死,思想犹存。孙中山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振聋发聩的呼声,至今仍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

“检视当下,民进党当局不敢搞‘激进台独’,但操作‘柔性台独’,其中就包括以‘去孙中山化’企图消泯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应有的历史记忆和祖国认同。台湾人如果真的忘记了孙中山,忘记了先生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理想,就太愚蠢了!”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朱瓯说。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