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基层党员“亮身份”

作者:管建涛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6-11-28 13:38:49

黑龙江:基层党员“亮身份”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村的赫哲族群众在新居前合影(5 月25 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是一个拥有563口人的小村,现有党员14名。刚走进村,就能直观感受到浓厚的“两学一做”氛围。

在去村部的路边,一户家庭的门牌与众不同。半尺长、两寸宽的标牌挂在家门正上方,“党员户”三个金字格外醒目。

这户家庭的男主人吴登君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标牌是村里党员“亮身份”的做法之一。“虽然不挂牌也是党员,但挂上后心里就感觉有点不一样,总觉得应该比群众做得更好一些。”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最基层的农村和社区学得如何?做得咋样?《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部分村屯(社区)调查时了解到,细化标准、方便操作的做法不少,亮身份帮群众办实事的案例很多,建章程、搭平台等经常性教育的保障机制也在探索。

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关键少数动起来,全体党员来覆盖,模范作用是纽带……”村里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顺口溜。这是富锦市利用气象系统的广播向村里播放的。全市200多个村都能收听到。

“这时节,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多。用大喇叭广播,不管是村里的老人、孩子,还是地里干活的年轻人,都能听得见。”村支书姜弛说,赶在每天的天气预报后播放,听众更多。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是黑龙江沿岸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全村502人,其中赫哲族380人,党员28人。下午4点多,记者驱车来到这个村庄。

赫哲族是渔猎民族,尽管前些年开始转产学习种地,但最近受粮食价格下跌影响,又有不少赫哲人开始打渔。为了方便打渔,渔民都吃住在江边的网滩,从5月份到10月份,一呆就是6个月。村里8名党员现就住在滩地。

八岔村把“两学一做”的前沿阵地搬到滩地。“我把学习资料带到滩地,方便党员就近学,还跟他们商量,如何以滩地为基础发展旅游,提高赫哲人收入。”村支书游明国说,村里正和旅游公司洽谈,准备开发赫哲族民俗游,农民都盼着呢。

一些基层党员告诉记者,农村和城市不一样,推进“两学一做”,不能误了农时,必须把握好不同区域的的时度效。

合格党员有了具体标准

富锦市不仅在党员家门口挂牌“亮身份”,表现好的党员还挂“中心党员户”牌。“这牌往大门上一挂,村里老少爷们一走一过都看得到。”姜弛认为,挂上一个标牌,既是一种认可,督促党员有个先锋模范的样,也是一个压力,让党员“不模范点,都对不起‘党员户’这个标牌”。

“标牌在督促党员的同时,还督促党员的家人提高觉悟,支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身也按党员要求做。”富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玉军说。

在八岔村,合格党员的标准有了更具体的内涵: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创业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促进和谐、带头弘扬新风,即“五带头”。

同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鸿解释,“五带头”让“做合格共产党员”有更具体的抓手。村里党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党员,学习教育就本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原则推进,方便基层党员学习。

游明国说:“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村,我们把民族文化传承好,利用赫哲族特色发展旅游,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也是‘两学一做’的题中之义。”

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在梳理了当前社区党员的主要问题后,也给合格党员立起了社区标尺:封建迷信查一查、特困群体访一访、邻里不和劝一劝、意见建议提一提等“十个一”,现已成为社区党员工作指南和行为准则。

“好事一样传千里”

“你要真心给老百姓做一件好事,他能就感谢你一辈子。”抚顺街道武装部部长花忠介绍,有一次,哈尔滨下大雨和冰雹,很快就把临街负一层的10多个商铺倒灌了。雨还没停,街道和社区就组织人调水泵、清冰雹,从下午3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

“不仅那些商铺感激,连周围群众都给我们这些党员干部竖大拇指。”花忠说,一些群众自发在被倒灌的商铺周围,用人墙围城一个大圈,防止其他人掉下去,党员的模范作用一下就出来了,“做到位了,好事一样传千里”。

为便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抚顺社区还设立值班书记岗。周一到周五社区党员值班,周六周日利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机会,由生活在该地区的机关党员值班,帮群众解决难题。

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亚中看来,抚顺社区建章程、搭平台的做法,能有效防止学习教育“一阵风”和虎头蛇尾,确保“两学一做”真正成为经常性教育。(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管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