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全民健身五年蓝图 县级以上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

作者:钱晞 来源:四川日报
2016-11-30 15:43:24

本报记者 钱晞

日前,《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下简称《计划》)公布,未来五年里,四川省将着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到2020年,四川省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400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2700万人,全省县级以上城区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

健身场地遍地开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身边可用于健身的场地、器材却十分紧缺,于是,街边、楼角、广场、小径都成了人们健身之地,树木、电杆、桥栏也充当起了健身器械的角色。这种状况,在五年后将改观。《计划》提出,未来五年,四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1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全省县级以上城区要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80%的区县将有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将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而最受农村百姓欢迎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则将覆盖全部行政村。此外,还将力争在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室,在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区和周边城市修建奥林匹克中心和单项赛事中心。

“瞎练”时代即将过去

有人说,一天走1万步是正常的健身标准,也有人说是6000步;有人说,跑步是最好的运动,也有人说是骑行运动更佳。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今后,人们可能不会为此发愁了。因为,《计划》提出,四川省每年将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00名,到2020年,四川省经过培训和考核的执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将达到17万人,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和健身骨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服务引导作用,指导健身者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科学健身。

此外,《计划》还提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设和完善一批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开具“运动处方”,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建立新型、现代化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供健身咨询服务,综合评价运动健身效果,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群众提供菜单式健身服务。显然,随着这些项目的实现,盲目“瞎练”将成为过去式。

特色活动全面铺开

全民健身一直是四川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如何更好地将全民健身落地,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是关键。《计划》提出,要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继续办好群众喜爱的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业余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针对赛事,四川明确将举办四川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四川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等五种运动会。

《计划》还提出要将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推广普及群众冬季运动,支持鼓励川西、川北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