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转方式、调结构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态势。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新常态下,继续传统的、单一追求速度、数量的增长方式,既违背经济规律、加剧已有矛盾,也无必要。
当今时代,发展方式绿色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创新驱动战略化,都在为新一轮绿色科技革命和绿色产业的变革、孕育和兴起,不断积累绿色能量。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性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吻合,体现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增长方式、发展方式等诸内涵要素方面的高度趋同和竞合态势。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和国家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引领、指导和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战略,也必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作为既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总成效的标尺,又体现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尺。着力在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反响强烈的重大现实关切问题上下大功夫。
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一招”的作用,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考核导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全面依法治国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以法治思维、法律利器,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个环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如,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破坏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强化和打击力度等。
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始终充分发挥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着力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武装头脑,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素养和领导水平,从而促进和推进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共同确立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既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要求,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性的变化。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中全面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性地位,使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事关我国中长期发展理念的全新变革。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在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绿色发展新认识,强化新实践。
坚持创新发展,要率先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点构建现代技术及其产业体系,以技术创新引领和推动新一代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改变传统要素投入结构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的现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生命健康的四生共赢新文明模式,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视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和解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要按照全球视野、国际胸怀、人类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更加主动参与及至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面向2030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议程,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的全球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命运和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要率先并着力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入手,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普惠民生的能力,使民生福祉得到全面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与供给侧改革
下大力气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系统性难题,科学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突破口,补短板、去产能、提效率、强保障,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人民享有供给侧改革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
坚持做加法,重在补短板、强产品,扩大有效供给,以生态产品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清洁空气、洁净饮水等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质量的有效供给。
坚持做减法,重在去产能、调结构,减少无效供给,抑制旧产业、旧业态的供给需求,加快资源从传统“三高两低”行业的退出速度。
坚持做乘法,重在增要素、提效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不断为优质生态产品的持续供给提供自然生态系统空间,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使生态环境供给侧改革发挥倍数效应,使新产业以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坚持做除法,重在禁红线、强保障,寻求最大公约数,着力发挥制度供给保障优势,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增强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区整体建设,明确资源保护主体和责任,避免公地悲剧,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在把握关系范畴中进一步明晰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不等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平均用力,更不等于九龙治水、单兵突进,而是要一开始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以绿色化思维、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谋划事物发展的各方面、各层次和各要素,从而实现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任务,不等于狭隘的民族梦,相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以宽广的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家园的博大胸怀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中国梦与世界梦、美丽中国与美丽世界的辩证统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