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吉林篇】要出走的企业为什么又留了下来——吉林通化“亲、清”政商关系观察

作者:郎秋红、薛钦峰 来源:新华社
2016-12-15 18:46:49

去年初,位列全国民营企业百强的通化修正药业集团准备撤资到南方发展,因为“没法干了”。一年多过去了,这户企业不仅没有走,反而在通化市投资30亿元新建了产业园区。

记者近日在吉林省通化市采访时发现,像修正这样的情况不少,一些本已萌生去意的企业不仅留了下来,还扩大了投资规模,一些域外企业也纷纷到此投资兴业。尽管东北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是企业家们表示,对未来很有信心。

软环境最好地区出现“软拒绝”

通化曾是吉林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民营医药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占吉林省医药工业的55%。近几年,随着对权力约束越来越严,个别领导在反腐败中落马,通化市出现了新情况。

“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能办。这要了命了……”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说,2014年11月,修正药业准备在通化市启动一个产业项目。由于项目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3个多月都没有审批下来。一气之下,他不仅通化项目不想干了,连在省会长春的项目也打算撤走。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一泉也有同感:“确实有一段时间政府和企业关系很冷。机关不说不干事,但就是端本本按条条,企业觉得很难有所作为。”企业家们称这种“不吃不喝也不办事的现象为‘软拒绝’。”

“硬支撑”破解“软拒绝”“办事难”

通化市委书记金育辉去年刚到此地就任时发现,全市审批事项多达473项,进政务大厅办理的310项,能够及时办理的只有66项,前店后厂现象严重,审批流程不够科学、规范、透明。而且当地存在一种“办啥事都找人”的现象,上学找人、看病找人、办企业找人、打官司找人……

从打造一个行政审批最少的发展环境和办事依法的法治环境入手,通化市大力压缩行政审批事项,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从4776项减少到2608项,全市33个市直部门向市辖区共下放、授权管理权限2258项。放权同时,通化市建立了考核监督机制,提出“为担当者负责,让担当者上位”“不干活不干事是最大腐败。”对不作为和慢作为的部门,市委书记点名批评,并要求一把手承担责任,限期整改。通化县把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纪委绩效考核部门、市长公开电话等整合成立督查执行局,对县里研究制定的重大事项、重要项目,不定期地督查通报……

“这一年多变化挺大的。”韩一泉说,政府简化流程,让企业感觉很方便,办事很痛快。

步长集团董事长赵涛准备在集安市投资20亿元,做一个林下参种植项目。他们到了集安市,没有找任何人、打任何招呼,就以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很快办完了所有手续。他本人很受触动,逢人就讲,成了通化市义务宣传员。

从相互防范到相互支持

随着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和“亲、清”政商关系提出,通化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干部现在不是不干事,是生怕为企业服务做得不到位。”通化市东昌区区委书记王慧说。

今年年初,万通药业想进军大健康产业,搞人参产品。但是苦于对市场不了解,不知从何下手。企业和王慧谈了想法后,没过多长时间,一份人参产业的调查报告就放在了企业的案头。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新用地时,发现区政府早已将土地整理好了。万通药业总经理潘巍说,去年企业兼并了北京一家药企,把49个品种全部拿回通化生产。“像我们这样高速成长的企业,早应该走出去发展,但是很留恋通化这个发展环境。”

“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放手。”这是通化市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对党政干部的新要求。金育辉说,东北要振兴,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关键是要坦坦荡荡和企业家交朋友。企业需要的时候你在身边,自然就亲了。企业获取服务的时候零成本,自然就清了。”

韩一泉的企业去年因为石油行业不景气陷入低谷,通化市主要领导借全省大项目巡检到松原油田的机会,主动向油田介绍企业情况,促成双方签订了供货合同。今年通化市成立机械加工行业协会,韩一泉主动挑头担任会长,带领全行业共同发展。“办好企业是企业家对政府最好的回报和支持。”韩一泉说。

留住企业家队伍,地方经济发展就有了希望和活力。在通化国家级医药高新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修正、紫鑫、东宝等新建项目如火如荼。

据介绍,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通化市征地数量、项目落地数量均超过以往10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