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面对诸多结构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继而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就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深刻解答了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铺开,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企业成本逐步下降;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补短板。同时,在改革推动下,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中国实际、富有战略远见。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作进展上还很不平衡,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扭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动摇。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去库存要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二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三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四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同时,还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乎全局、关系长远。广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奋力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