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作者:曲青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01-12 11:47: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并阐述了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他又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话题,本刊专门邀请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撰写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全面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为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指明了努力方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理论是实践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继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之后,又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它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的文化理念不断升华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内涵是什么呢?他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文化自信”基本内涵的,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内涵包括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对历史沉淀的文化积累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相信它们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受住各种考验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相信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指的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阐述是与对文化自信内涵的阐述相一致、相贯通的,他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应该是他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党在1921年成立时,就高高地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旗帜。但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告诉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现成教条,而是作为观察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行动的指南。因此,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就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们党的95年历史中,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亮剑,谋篇布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旗帜和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曲折没有中断,这是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可比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它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为底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条件。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魅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丰厚的智慧结晶,又在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中汲取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养分。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使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是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中华民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孕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灵魂,赋予中华民族蓬勃的生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精心耕耘,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遗产的智慧推进治国理政,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产生于中华民族,来自于中国人民,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建立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革命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移、顽强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我们党在95年历史实践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入5000多年中华民族的盛衰兴败大变迁中,植入170多年近代历史的大背景中,植入95年波澜壮阔的党的历史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不言自明,“四个自信”油然而生。革命文化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展示着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揭示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深刻蕴含着党团结凝聚、纯洁先进、成功发展的秘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文化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信心有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起,就开始形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这个主体内容极其丰富,形式极其生动,我们需要进行认真地提炼、总结和概括。

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而抓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就能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如果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所以,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十分重要。

(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