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还可以这样说

来源:一号线上
2017-01-18 15:45:48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了耳边的“热词”。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将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蓝图。

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也是在各个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不断提及的重要理念。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我们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五位一体”的清晰脉络,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1号线上特别选编了关于命运共同体,属于我们中国的独特表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注:出自明、清两代文人编写、增补的《古今贤文》,原文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2013年4月7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2013年9月5日

和而不同

注: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014年3月27日

中国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积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

——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 2014年7月4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注: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2015年9月28日

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注:出自《墨子,兼爱中》,原文为“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中国自古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刻总结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

——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 201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