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人们将再次迎来假日休闲旅游的黄金时期,能否文明出游也将成为对广大游客的又一次考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倡导文明旅游的工作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近年来文明旅游制度建设初见成效,游客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文明旅游已渐成风尚。
文明旅游意识渐入人心
王琦是一名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活工作了近20年的华人导游,谈到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旅游现象,她感触颇深。在她看来,尽管有些行为并非有意为之,但仍值得游客们格外注意。
同时她也认为,近年来有不少变化令人欣喜:“以前中国游客常被当地人诟病的行为,如不排队、大声喧哗、过马路不看红绿灯等,现在已明显减少。大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这说明国民的文明素质正在提高。”
被评选为“中国好游客”的张凯祥已近“知天命”之年了。现在,他每旅游至一个地方,仍然会带上他的一本中英字典和一捆垃圾袋。他说,在旅途中,字典可以帮助他人,而垃圾袋可以用于收拾一些垃圾,“在我看来,旅游既是学习文明,也是传播文明的过程,我想做一个文明的游客,把我们的文明传播出去”。
自2015年“中国好导游”“中国好游客”的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已有一批先进文明的典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为人们树立了正面典范,也让文明旅游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旅游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促进文明旅游工作,近年来,旅游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为文明旅游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支撑。
去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被称为新版“旅游黑名单”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旅游从业者的不文明经营现象纳入其中,已有24名游客和旅游从业者上榜;去年国庆期间,国家旅游局推出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表扬一批表现优秀的旅游机构、旅游从业者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管理和服务恶劣的旅游经营单位和不文明游客进行了曝光。
随着文明旅游的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各地也纷纷举办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明旅游主题活动,从旅游景点、交通站点到学校、社区,志愿者们自发宣传,当地居民积极配合,人人参与文明旅游的社会风尚正逐渐形成。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