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不变”的是依旧有众多经济、政治、企业精英汇聚达沃斯把脉经济,“变”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历史性地首次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今年论坛的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在逆全球化苗头凸显、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更看重的是“担当”,只有“担当”,前行方能“应势”,发展方能“有为”,治理方能“有力”。
世界正处在一个迷茫的十字路口,全球在困惑中难以抉择。这种困惑,在2016年西方各国的选举结果中显而易见。所谓社会撕裂,代表的不仅仅是阶层与阶层间、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且是冲垮既有认识观的新意识形态洪流。尽管我们目前还未能十分洞悉这种洪流的本质、规律与走向。但能够知晓的是,国际秩序已经在此洪流下发生着变化。全球治理的经济基调从贸易自由主义的退潮开始改变。贸易争端与摩擦频发,已经是近年来越来越常见之事。
世界经济疲弱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改革滞后,但各国都更愿意从直接见效入手,除了在货币政策上大力放水,国际贸易中也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与切割,导致了国际规则的碎片化。
旧有秩序正在被逐渐打破,国家发展不平衡及各国实力对比改变形成的新局面是冲突的实质。但是,新型秩序尚未建立。从地区到全球,从国别关系到世界秩序,从单项事务到整体事务,从既有程序到无视程序,危机后的世界正在面临的不只是经济疲弱,还有国际秩序的溃堤和旧有意识形态的崩塌。中国在此时提出的,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方案。
从政治上,中国立志于推动全球共治的全新理念。中国秉承“和平崛起”的一贯宗旨,从自身发展的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开放、包容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世界共同进步的基础,积极倡导全球在困难时期更应该互帮互助、义利兼顾。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对世界经济难题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药方”: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为全球经济复苏传递了信心、提供了新方向。
从经济上,中国立足于推动全球投资、贸易、服务的深度流动。中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份额,积极支持金砖国家建立自己的银行,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时购买欧元的资产等行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相当认可;G20杭州峰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显示了中国有决心和能力与各国共同走出贸易和投资困境;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帮助亚洲各经济体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资金缺口,目前已经完善了组织架构,批准9个项目,发放贷款总额约17亿美元,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生态上,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大国义务。在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基础上,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逐年扩大。“十三五”时期将完成对国际承诺的减排任务;当前,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的绿色信贷体系建设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也是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发布本国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的国家;中国还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美国、欧盟等共同发布了多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同时,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在全球经济疲弱、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大背景下,中国实施的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中国一再提出,反对以“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作为单纯的经济“强刺激”手段,坚持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
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也表现在重视与鼓励科技创新上。2016年《互联网趋势》(Internet Trends)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互联网市场领导者,在体量及商业创新上均具有优势,在海外的认可程度也相当好。当前,全球前10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有4家来自中国。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参与全球技术创新。2015年全世界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中,第一名是华为,第二名高通,第三名中兴。中国企业也在管理模式和战略布局上寻找、摸索和创造未来。
中国也在积极践行市场化改革,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015年8月11日,中国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人民币正在朝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补充、完善和改革。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和全球治理中出现的两极分裂和对立现象,中国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帮助新兴国家抱团取暖,并搭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畅通桥梁,使大家能够合作共赢。建立南南对话机制、金砖对话机制、G20扩大合作机制等,成为发展中国家踊跃参与到国际秩序建设、改革中来的有益机制。
当此时代,使用“短平快”的方式来挽救经济、政治弱势的国家越来越多,但越是如此,就越是会在中长期加速经济、政治的衰退。当全球真的从贸易自由主义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从国家开放主义转向国家孤立主义,从国际合作主义转向狭隘民族主义,也许某些国家能够在短期内看到就业岗位增加带来的民众欢呼,但却会在中长期发展中丢失市场,加重全球性失衡。
中国深刻认识到,当前国际秩序的危机,是结构性危机。从内部说,本轮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各国经济结构性扭曲造成的。近年来,发达国家因经济疲弱丧失全球治理的绝对控制权,全球走向了多极化,但发展中国家又无力深度参与全球共治,导致了碎片化,全球治理走向分崩离析的局面。“领导力”在此时别有深长意味。中国强调的是不搞狭隘政治,而是在世界格局新变迁中坚持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看到的“领导力”,不是寻求去“领导”,而是建设一种发自内心的、处变不惊的、柔中带刚的“力”。(作者: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万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