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话“鸡”

来源:光明网
2017-01-29 21:12:49

作者:张一清(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公元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也就是十二生肖的鸡年。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而且从这个字本身考查,它的历史也像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鸡”在甲骨文里有写成象形字的;也有写成后来小篆、隶书、楷书等繁体字形所沿袭的非象形字的(雞),左边的“奚”表示它的读音与“奚”相近,右边原本指短尾鸟的“隹”表明它的意思与鸟禽有关。《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是:“知时畜也。”

所谓“知时畜”,指的是公鸡在黎明时打鸣、啼叫的生物特性,也就是令习惯于睡懒觉的人比较郁闷的雄鸡报晓现象。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对应的地支是“酉”,而按照阴阳五行,“酉”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

根据三国时期宋均作注、清代黄奭辑录的《春秋说题辞》,古人认为,鸡是阳气积聚的生物,黎明时分能够感觉到太阳即将升起,于是便用啼叫传达这种感应。当然,先天具有这种本能的几乎都是公鸡。因此,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牝鸡无晨”一说,意思是说母鸡并不具有打鸣报晓的特性。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公鸡报晓的原因在于它们脑子里有一种名为“松果体”的腺体,这种腺体一到天黑就会分泌一种叫作“黑色紧张素”的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令公鸡对明暗变化极其敏感,因此,天一亮它们就会本能地鸣叫。

任何动物的本能原本无所谓好坏,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的两名门客装鸡扮狗,偷盗狐裘、骗开城门之后,“鸡鸣狗盗”便成了人们对没什么大本事或者偷偷摸摸做事的人的一种讥讽与轻蔑。甚至后来出现的“鸡零狗碎”一说,实际上也带着“鸡鸣狗盗”这个典故的影子。

这完全是由于人行事不当反而令鸡狗蒙冤。但是,蒙冤受屈的鸡,无论雌雄、羽色、肥瘦、老幼,一到年节,它仍然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美味。而且,中国名菜还一向不缺传说与典故,比如“汽锅鸡”和“叫花鸡”。

“汽锅鸡”据传起源于清朝年间。当时皇帝巡视云南,地方官为了讨好御驾亲临的主子,便向民间悬赏征集云南特色菜。一位名叫杨沥的贫苦青年为了筹钱给母亲治病,所以揭榜并承诺献上一道融合火锅与蒸菜技法的“汽锅鸡”。没承想,到了做菜的时候,他陡然发现已经准备好的汽锅却不翼而飞了。这下可犯了欺君之罪。大祸临头的青年,只好向官府道出原委。幸亏那位尝遍龙肝凤髓的皇帝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下令赦免了青年,这才使青年避免了一场“六月飞雪”冤案,同时也使这道名菜得以问世并流传至今。

相比之下,“叫花鸡”的履历显然就没那么高大上了。这道菜一听菜名就与“叫花子”缘分不浅。但是美食当前,也是英雄莫问出处了。

侠客行走江湖,凭的是拳脚刀枪吃饭,有真本事确实可以英雄不问出处。但是按照常理,女子嫁人,夫君是什么样的人、家世如何还是要问问清楚的。不过,民间流传甚广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说,却难免让人对门当户对的婚恋传统产生几许动摇与质疑。就连诗圣杜甫也在《新婚别》中说:“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看起来,唐朝时这种随遇而安的婚嫁意识还真是具有一定的市场。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和抵消当时一些青年才俊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精神与作为。例如唐代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诗句中的“鸡窗”指的是书斋,而不是什么鸡舍的通风口。所以意思是夜深了,勤奋的人却依然在书斋苦读。

可是,明明是人的书房,怎么就成了“鸡窗”呢。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传说。故事见南北朝时期刘庆义编著的《幽明录》和唐代欧阳询奉旨主持编纂的《艺文类聚》等。故事大意是:

两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宋处宗的兖州刺史,偶然买到一只时常打鸣的公鸡。他非常喜欢这只鸡,于是就把鸡笼放在书斋靠近窗户的地方。没想到这只鸡居然通人性、懂人话,所以经常和宋处宗谈天说地,使得宋氏言谈技能大为长进。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鸡窗”表示书房了。

和“鸡窗”苦读同样具有励志作用的,按照《晋书》记载,东晋时青年武将祖狄每天都坚持“闻鸡起舞”。为了习练武艺、磨炼意志,这位戎马生涯的武将确实做到了《颜氏家训》篇首所言:黎明即起。

仔细想一想,如果每天多一些清醒时光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亲密接触,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有理想、有活力、有事情做,这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时代的缘分。惜缘惜时,在金鸡报晓时振作精神,迎接东方的晨曦微露,这样,我们也必将迎来伟大祖国的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9日 03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