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新春走基层”关键要“走心”

作者:倪洋军 桑怡 来源:东方网
2017-02-21 16:04:26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各级各地坚持早谋划、早落实、早行动,纷纷开展“三进三帮”、“三解三促”、三带三进”等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访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务实举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地方、个别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存在走过场或疲于应付等现象。干部“新春走基层”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坚持走心不走神。

心诚则灵,心到则成。干部下基层,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满足于人下去了,但是心没有下去,或者说不能带着一颗真心、怀揣一份真诚,即便下去了,也只能是走一圈、过一遍、聊一下而已,难以真正与群众心贴心、情牵情,更不用说能够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了。故此,干部下基层必须坚持做到身入更要心入。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在基层踏踏实实待上一阵,和群众实实在在相处一段,才能了解群众需求,学习群众智慧,让群众立场、群众观点扎根于心、落实于行。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下基层的机会,满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中感知百姓冷暖、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脚步去丈量民生事业的长度,用心灵去体悟民生幸福的温度,不能也不允许隔着车窗、带着隔阂下基层,那样不仅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更难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送政策、送思路、送温暖,是干部“新春走基层”的题中之意。但是,不能简单地满足于“送下去”,更要致力于“带上来”。要通过“走基层”活动,将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实际诉求、现实问题带上来,并想方设法切实加以解决;将基层干部群众开展群众工作、脱贫攻坚、发家致富的宝贵经验带上来,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将长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带上来,并公道正派地使用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常翻民生“小账本”,做好服务“大文章”,让下基层真正成为上下连心、官民互助的过程。

新春送暖得民心,精准帮扶奔小康。干部心中牵挂着困难群众的民生疾苦,并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新春走基层”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来到基层,有责任、有义务对困难群众进行关爱帮扶,但绝不是概念性、象征性地送一些大米、油面、御寒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群体,采取差别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帮扶,并且要帮助困难群众找准贫穷困苦的“病根子”,进行对症施策、精准帮扶,不仅要扶贫,更要扶智,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造血功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真正将下基层送温暖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干部“走基层”,是干部接地气、转作风、惠民生、增能力、树形象的重要渠道,不仅春天要走,夏天、秋天、冬天都要走,要将之落实在平时、体现在日常,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落实干部“走基层”服务承诺制度、承诺事项限时办结制度,将走访中收集到的群众问题细化、量化、具体化,消除“民情日记只记不办”、“走访台账一交完事儿”等“走基层”陋习。要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轻车简从,不搞层层安排、对等接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在“走基层”过程中弄虚作假、漂浮不实、影响恶劣的行为,要坚决做到严肃问责、严厉惩戒,从而倒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心尽心走心、务实扎实求实。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就在你身边,但我心里根本没有你”。广大干部只有身心合一、脚板与心灵双至,深深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扎根于实际,才能不负群众期待。“走心”才能“走进心”。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因此,干部“新春走基层”必须始终怀着忠诚之心、爱民之心、公仆之心、责任之心、敬畏之心,真心真意走基层,真情真做为群众,努力成为农村群众的领路人、贴心人和主心骨,只有这样,方能成为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的好干部、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