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2月21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扶贫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更是极为重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扶贫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和持之以恒推动的工作。
对于脱贫攻坚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一遍遍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时光上溯到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他在贫困户家中用瓢盛出缸中的水品尝,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到位,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无备好。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他说。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则来到云南昭通市鲁甸县,踏上废墟察看灾情。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他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暂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都问得十分仔细,还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你呀,干得不错嘞!”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看望慰问群众时,75岁村民彭水生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质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贫困户张成德家,习近平与夫妇俩坐在一起,算起了家庭收入开支的明白账,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他都一一细问。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半数以上涉及扶贫开发,“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浓浓的民生情怀,由此跃然其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2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与贫困村的干部和村民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重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重在促进贫困区域内各民族共同发展。”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则强调: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同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强调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就能够拔掉“穷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忆往昔,脱贫攻坚成绩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成效喜人。
就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其地处大山深处,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多。工作队进驻之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600多元,几乎一穷二白的家底儿。
一穷二白,想脱贫简直难以上青天。
今年51岁的施关保自幼家境贫寒,一直悄悄盘算着搞个养牛产业,但忙活了半辈子也没能攒够启动资金。2014年年初县委扶贫工作队进村,在其帮助下施关保办到了贷款,不仅从德农牧业公司领养了12头湘西黄牛,还拿到了4.8万元饲养补助金。
没日没夜一番苦干,施关保在山坳里修建了多功能牛圈,引来山泉水,当年养牛净赚2万多元。2016年,施关保养了黄牛28头、土鸡100多只,收稻谷1500多公斤、玉米500多公斤,他算了算,纯收入有7万多元。
3年多来,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十八洞村先后办起特色旅游、猕猴桃基地、特色种养、劳务经济和电子商务产业。
“全村除11人需政策兜底外,2016年年底已经提前实现全部脱贫。”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杨建军说。
以此为缩影,2013年至2016年4年间,中国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更是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中国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总的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于脱贫工作的总体推进,习近平2016年7月在宁夏调研时就曾坦言:“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对于脱贫工作的质量,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也曾强调:“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了这一点: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如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如此桩桩件件都凸显出对脱贫攻坚现状的精准把握,有助于做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聚合13亿多炎黄儿女“洪荒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没有拔不掉的穷根,没有移不走的穷山。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作者:西安工业大学教师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