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在新疆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兰干村村民王贵模家中,新疆网编辑薛玲(中)采访完后与王贵模夫妇合影。陈雪茹摄
2017年1月21日,在若羌县果勒吾斯塘村,新疆网编辑薛玲正在采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马胜昌(右)。王勇强 摄
2017年春节前,本人有幸参与由中央网信办和新疆网信办举办的“温暖中国”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活动,下派到若羌县和且末县进行采访。经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实践,本人深刻感受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新闻资源,那里有真情大爱,有干劲拼搏,有风景无限,更有新闻工作者力量的源泉、耕耘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
2017年1月21日,在新疆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村民则威代姆·托乎提家中,新疆网编辑薛玲采访完后与之结为“亲戚”,临别时与则威代姆·托乎提夫妇合影。王勇强摄
一、唯有走进基层,才能走进新闻采写的广阔天地
在若羌县,所到之处都干干净净,各乡、镇、村房屋建设整齐划一,路面都是硬化了的柏油路,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天然气,上下水管道都已铺设完毕,靠种植红枣发家致富的村民们住着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舒适,好多村民在城里还买了楼房,很多家庭都有小轿车,村民们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在这里,我意识到作为基层主体的人民群众才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以往从材料和文件里发现的新闻线索写出的新闻报道,都不如下到基层细致摸排一遍、听一听人民群众怎么说来得生动活泼。如在报道若羌县如何实现全县高标准脱贫和脱贫户发生了哪些变迁,手头上掌握的材料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内容干瘪、缺乏鲜活,单凭此写出来的报道一定会是千人一面。
所以,为了掌握挖掘若羌县贫困户脱贫的真实情况,本人和若羌县外宣部门的同志一起,深入到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和铁干里克镇英苏牧业村的脱贫户家里,通过询问、观察、感受,采写出两篇原先为基层所熟知、却不为外界知晓的感人故事《走进若羌感受脱贫户的生活变迁》《若羌县765户贫困户一年全部脱贫》反映了2016年若羌县高标准脱贫的重大举措得到落实。
当听到若羌县有一个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的村后,我走进了这个村子,对三户村民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了《走进“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的果勒吾斯塘村》,全方位反映了若羌县建设美丽乡村所做的工作;在采访若羌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情况时,在果勒吾斯塘村听说有一个维吾尔族大妈想找一个汉族作为结亲对象时,我认为这是很好的题材,就采访了这位大妈,不曾想我被村委会副主任安排为老人的亲戚,老人就送了我一条艾德莱斯围巾作为结亲礼物,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亲戚,于是写出了《新疆网记者新春走基层与若羌农民结亲戚》一文,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
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不下基层掌握不了基层实况,不下基层改变不了工作作风,不下基层挖掘不了好的素材,不下基层写不出好的新闻。
2017年1月21日,在新疆若羌县铁干里克镇的英苏牧业村脱贫户苏莱曼 吐尔逊家里,新疆网编辑薛玲采访完后,与苏莱曼吐尔逊一家及驻村干部合影 。王勇强 摄
二、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且末县采访,我巧遇巴州原党委书记李建国走访慰问一线职工,我跟随其到达了且末县昆仑山下地震灾区,看望了受灾的牧民,并跟随其到达了且末县武警部队以及结对认亲对象家里进行了慰问,感同身受写出了《新疆网记者新春走基层巧遇巴州党委书记李建国》,被多家网站转载。
在且末县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天边小城”、“玉石之都”的魅力所在,看到了河东治沙的情况,感受到了且末县阿羌镇与37团兵地共建的浓厚情谊,听到了红枣致富带头人王贵模的发家史等,写出了《走进且末 感受“大漠之南昆仑玉都”的魅力》《万里黄沙变成“万两黄金”》《兰干村:王贵模的红枣致富路》《且末: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等稿件,被省市区多家新闻媒体转载。
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对所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挖掘出来自一线有价值的鲜活新闻,才能把“走转改”的要求落到实处。
故而,本人领悟到:唯有走进基层,才能听到民声,才能反映民情,才能领会民意。所以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工作者要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为期一周的新春走基层,在两个县共采写了13篇稿件,其中且末县8篇,若羌县5篇,较好地完成了“走转改”活动交付的任务。
新春走基层活动虽已结束,但“走转改”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必将鼓舞我在新闻战线上继续迈进。
2017年1月21日,在新疆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村民张跃家中,新疆网编辑薛玲正在采访。王勇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