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有多重要 跟你我有啥关系?一文讲明白

来源:未知
2017-03-09 15:50:48

原题目:民法总则有多重要跟你我有啥关系?一文讲清楚

8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就此作解释。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制定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民法总则划定民法的根本原则和一般规矩,对调整民事关联、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有哪些亮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啥关系?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介绍,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同乐城,目前斟酌分成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编纂工作依照两步走的思路进行: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到统领作用。本次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分为11章,共210条。

主要看点

适用原则:有法依法没有法律适用习惯

对于民事法律的适用规则,草案规定:一是处置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实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仁慈习俗。二是其余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殊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好比著作权法、专利法、保险法等,这些法律很难也不宜纳入民法典。

民事主体: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

尚未出生的孕宝宝能主张权利吗?尤其是当涉及遗产继承或是伤害抵偿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现实。今后,这样的问题也许将不再有疑问。与民法通则相比,总则草案规定:波及遗产继承、接收赠与等胎儿好处保护的,胎儿视为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诞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力才能自始不存在。

总则草案还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纪标准,规定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样规定是为了更好地尊敬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

诉讼时效:讨债追钱又多了一年时间

现行法律规定,一般时效期间为2年,例如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应在2年内提起诉讼。现实中,一些债务人藏起来,以此到达诉讼时效过时的目标。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民法总则草案明白提出,向人民法院恳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另外,受到社会传统观点影响,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家庭、家长往往不敢、不愿寻求法律保护,长期隐瞒子女受侵害的事实。等到有的受害人成年之后掌握了法律知识,盘算寻求法律保护,却被告诉诉讼时效期间早已届满,即便法院受理案件,依据现行诉讼时效规则,也不可能取得胜诉裁决,造成终身遗恨。

民法总则草案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损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盘算。

监护制度:失能成年人可以自己决定监护人

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和精力病人的监护,智力障碍者、失能白叟等成年人的监护则一直是空缺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民法总则草案中提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肯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断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损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承担监护责任。

民法专家梁慧星说明说,上述条款明确了成年监护制度所特有的监护人决议方式——意定监护,成年人可以在自己智力正常的时候,预先选定自己信得过的亲友或社会保障机构,作为自己的监护人,待自己年迈智力消退时,由自己选定的人担负监护人。

民事权利:个人信息保护写入民法总则草案

去年8月,徐玉玉事件产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高度关注。去年10月草案二审时,民事权利章节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明确规定天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供给、公然或者销售个人信息。三审稿沿用了该条款。

在本次提交审议的总则草案中,还明确提出为了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事责任:将鼓励见义勇为相关行为

为激励见义勇为,匡正社会风气,草案规定,因自愿实行紧迫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侵害的,救助人不承当民事责任。草案还规定,因保护别人民事权益而使本人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能够给予恰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