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生鲜购买,年轻人只愿意走670米

来源:零点有数集团
2017-03-16 18:32:03

实体生鲜供应2.0将成菜篮子工程新基干

百姓的“菜篮子”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百姓基本需求,可以说是群众获得感的基础指标之一。在民生获得感案例研究中,零点有数联合北菜集团,开展“北京市东部区域生鲜供应态势”调研,范围覆盖289平方公里,包括城市中心东部区域、城市副中心和亦庄新城,生鲜需求方含1262个小区、2557个团体客户;而线下规范化供应方包括菜市场、生鲜店、超市等,共1559个。

在研究中发现,老百姓对生鲜消费的核心需求是高便利和高品质,另外虽然电商势猛,线下实体店依然是生鲜购买的主渠道。零点有数试图从研究中的各个方面,结合专家采访,抛出一些实体生鲜网络建设思考。

买菜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老旧小区

数据显示,研究区域内居民生鲜日均消费量为3444.6吨,而正规渠道供给量仅为2496.9吨,差额为947.7吨,由非正规化渠道完成,城市中心东部区域,小区密集,生鲜需求量旺盛,然而供需差异却也最大。由于老旧小区缺乏配套规划,没有社区菜站等底商预留,非正规化生鲜供给所占比重也最大,占居民消费量的33.9%。而在亦庄新城区域,充分考虑了配套设施的规划,已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非正规化生鲜供给占比最小,仅为4.1%。

综合全北京来看,生鲜荒漠也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陈立平教授认为,目前房价高企,城市功能被迫疏解,在买菜等生活便利性上,压力更大,老百姓呼声很高。而生鲜供应,事关百姓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需要切实解决好的一件大事。

电商势猛,实体生鲜店依然是百姓菜篮子实力担当

虽然电商势猛,但是老百姓的菜篮子,实体生鲜店仍然是实力担当。数据显示97.5%的居民最常通过线下渠道购买生鲜产品。市场预计到2020年,生鲜市场的线下交易,依然会占到80%左右。

陈教授认为在小家庭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下,加之饮食文化衰退,消费需求向不同程度的加工食品转型,这些趋势和现象都无法单纯靠线上渠道解决。

线下零售普遍面临挑战的环境下,社区便利店呈现了良好增长,而这些小微零售业的核心就是生鲜类供应,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提出的“云消费”时代,即提出社区服务要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流通安全,使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可以在社区内得以高品质满足。马云提出的新零售业态模式下,纯电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实体店在逐渐崛起,但是需要结合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优化实体店效益。

高品质高便利的生鲜消费趋势,市场亟需连锁化网点

研究区域内有1559个终端供应方,生鲜销售面积总计39万平方米,其中传统菜市场作为最大的生鲜供给终端,占比过半。传统菜市场无序、松散的管理,导致菜品同质化严重,品质无法保证,并且菜市场通常占地面积大,很难密集布点,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最优“700米”。研究数据显示,居民生鲜购买半径为795米,尤其30岁以下的年轻人,认为最理想的距离是670米。发展社区化的小微零售业成为趋势。

赖阳院长提到小微零售业,即可以通过高密度、短距离,大大提升便利性,也吻合此次研究的数据发现。但同时赖阳院长也强调,伴随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趋势,小微零售业要升级,丰富供应种类,形式多样,提升消费体验,要做真正的2.0。

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生鲜供应主要是由非连锁构成,年均销售量占总量的78.6%,而销售额只占供给总额的58.3%,非连锁化经营效益不佳。而连锁企业具有规模效应、议价能力强,对于毛利低的生鲜销售有更强的应对能力。生鲜销售毛利低、损耗大,除控制好进货、售卖、促销等,也需要基地、供应链、物流配送、标准化等一系列支撑,技术要求高。业内均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有规模支持和成本优势,生鲜实体店才能找到生存点。北京市政府曾发文明确表示要在2020年实现农产品连锁销售占比实现40%。同时,生鲜供应涉及民生福祉。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期待更多政府扶持和监督,也期待实力雄厚、有口碑的大型企业可以介入,切实解决好百姓的菜篮子问题。

菜篮子工程已在我国提出近30年,伴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人群消费习惯更迭,如今的菜篮子工程,在内涵和需求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强调,很多白领和年轻世代,并不掌握全链条的厨务处理,他们饮食问题的解决,更多依赖于净菜、半熟菜或外卖。同时,虽然他们倾向于线上消费的模式,对线下体验的需求却也同样旺盛,然而,这类人群,对店面综合品质感、环境美学,供应种类的新奇度、新鲜度、健康有机等等,均有很高的要求。从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上来讲,线下生鲜店的服务模式开店模式,面临新的挑战。袁岳博士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菜篮子工程是居民新获得感的关键指标之一,这也是零点有数做这样一个民生获得感案例研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