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黑龙江省是国家大粮仓,近几年稳居产粮第一大省位置。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国家实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通过提升供给质量,拓展农产品价值链,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黑龙江省“三农”工作今后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内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于此,本报今起推出《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系列报道》,从提升供给质量、突出地域特色、培育专用产品、推进品牌建设、加强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的路径和方法,以期黑龙江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提高供给质量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双赢。
还未出正月,肇东市黎明镇熙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树文就开启了“农忙模式”——因为市场好、销售旺,有机小米每公斤卖到40~80元仍供不应求,合作社今年杂粮面积要扩大1000亩,他正忙着流转土地落实地块。同时,愉快的烦恼也始终相伴,为啥?因为跟着合作社种植有机杂粮效益太好了,尤其是去年玉米效益大幅下滑,入社农户和单干农民亩效益相差五六百元,所以找他央求着带地入社的农户很多,但为了坚守欧盟有机标准种植,李树文不得不拒绝一些乡亲们的要求,选择土壤和环境质量都合格又能连上片的地块。
李树文的挑剔来自市场的历练与教育。
以需定产,满足消费者的关键需求——发端于广袤黑土的熙旺谷物找到的是一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由于秉承绿色安全高品质的生产理念,成立于2011年的益助果蔬种植股份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用6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果蔬生产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李新滨对记者说:“通过6年的生产经营以及品牌建设,我们发现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越来越高,他们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非常渴望营养安全的食材。所以我们始终抓住两条线,一条是质量线,基地生产坚持零化肥零农药零添加剂,确保产品的高质量高品质;另一条是市场线,坚持产品认证,以市场认可的方式赋予产品推广话语权。”成立6年,益助果蔬实现了“三变”:一是从最初的几个会员发展到现在千余会员;二是从最初的几个产品到现在几十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数量多达26个;三是由最初的品种少产量高到现在的品种多单产下降——但由于品质高,产品价格高了,企业效益反而提高了。
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期,这也是一个温饱过后消费质量提高的跃升期,农产品的绿色安全、有机高端、个性品牌需求快速上升,大路货、低端产品消费明显下降。
宏观经济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带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命题。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作为农业大省,这种形势变化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带来的挑战与压力之大,自然首当其冲;而如何化解矛盾,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价值链,成为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正因如此,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从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强农业基础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事实上,各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和种植业调优提质增效的实践,自“十三五”开局之年就开始大范围推进了。
对于黑龙江省玉米种植者来说,2016年无疑是最冷的寒冬。但在农业大市绥化,却有很多农民依靠种植玉米挣了大钱。绥化市农委主任门贵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探索出种植业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新路,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与组织推动,大力扶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成效。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近6万亩激增到去年的17.6万亩;较大规模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余家,仅去年一年就加工鲜食玉米2.1亿穗。
从过去论斤卖到如今论穗卖,种植鲜食玉米的亩纯效益可达千元以上,流转土地的也能纯挣六七百元。这样大的差距对绥化市农民的触动太大了——市场需要啥,咱就得种啥!门贵昌说:“今年农民调结构的意愿很强,主动性也很大。目前全市鲜食玉米种子就已落实35万亩,实际播种面积估计还要增加。”
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的黑河市,则通过突出绿色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优结构、提品质、增效益的新路。去年黑河市积极调减玉米面积377.5万亩,建设50万亩绿色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核心区,带动绿色非转基因食用大豆种植面积1300万亩;建设对俄蔬菜出口基地15万亩;建立农业“三减”示范基地118个,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85个,带动全市绿色、有机种植业认证面积达到320万亩。通过推进专用品种生产,绿色优质大豆核心区的亩效益达到220元,有机大豆的亩效益达到280元。
由注重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转变,突出优质、安全、绿色、高效导向——农产品生产的变化已然拉开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幕。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今年黑龙江省将下大力气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实现新突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力争达到7600万亩,“鱼稻”、“鸭稻”等有机粮食生产方式推广面积要达到3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各级各类高标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打造黑龙江省绿色生态农业品牌。(黑龙江日报记者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