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建设者”吴余海:做事先做人 万事勤为先

来源:央视网
2017-03-24 20:02:57

“棚改建设者”吴余海:做事先做人 万事勤为先

  敬业奉献的棚改建设者 吴余海(图片来源:北京市国资委)

央视网消息:为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脚步,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重点工程,对于推动北京副中心建设、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重任由北京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负责。对于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吴余海来说,搞拆迁还是头一回。

第一次到潞城,摆在他面前的2015年一期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涉及6个自然村、1787宗宅基地、9000余人,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在巨大的挑战下,吴余海没有畏惧、退缩,而是以“坚决保质保量完成潞城棚改项目的重大任务,坚决投身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伟大事业,坚决为展开新奥集团崭新篇章而添力的豪情壮志”为使命,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潞城棚改项目建设中去。

勤用加法,提升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吴余海日夜工作,“吃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琢磨出了一套工作方法:以党建工作拉近和村里的距离,和村支部共建,“支委包片、党员包村”。他一头扎进村里,和村干部促膝长谈。效果立竿见影,村干部积极带动村民签约。

拆迁中,入户清登、六方认定工作强度大,吴余海白天深入拆迁村落一线,在碰到极有可能造成滞留的老百姓时,他总是亲力亲为,给老百姓宣讲政策,尽力消除老百姓心中存在的各种疑惑。夜晚回到临时办公室后,还要带领同事们继续整理白天在拆迁一线收集的各种资料,为后期组卷报审工作做好积极准备。在潞城棚改A区拆迁补偿阶段,吴余海办公室的灯光在凌晨12点前从来没有提前熄灭过。

在吴余海的组织协调下,潞城棚改项目制定实施了一套近乎苛刻的阳光流程,创新实行了“五审五公开”、“六方认定”,坚持信息全公开、过程全录像、结果全公示。正是他凭借不服输的劲,克服了所有困难,凭着赤诚的奉献精神,带领整个团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期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累计安全支付资金近90亿,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零滞留、零上访、零强拆),拆迁完成率达100%。有人说,吴余海创造了棚改拆迁的“副中心速度”,他说:“对本职工作认真钻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能让棚改成为惠民工程。”

善用减法,攻坚克难

随着潞城棚改项目逐步推进,征地拆迁难度越来越大,进度随之有所滞缓。在这种情况下,吴余海采取“抓大放小,善用减法”、“抓住多数”的工作思路,逐步打开工作局面,也为加快推进拆迁工作,按时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赢取了宝贵时间。

吴余海一直坚持“拆迁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思想,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让老百姓吃亏,对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总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个别老百姓提出的无理要求,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解释疏导,坚持在遵守政策和方案的前提下,确保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让棚改项目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会用乘法,凝心聚力

无木不成林。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吴余海平时注重以身作则,注重团队建设,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这个新组建不久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凝心聚力,共同攻坚克难,发挥最大的力量。

在具体工作中,吴余海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凡事想在前、干在先,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5年8月下旬正是潞城棚改项目拆迁补偿签约的高峰期、关键期,同时也是吴余海7岁女儿面临幼升小的重要时段,他没有时间回家、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事情,而是仅在他爱人为孩子联系好学校、需要尽快搬家时,才答应抽时间回家帮忙搬家。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在全家人的期盼等待中,他却打来电话说因工作繁忙走不开……

常用除法,廉洁自律

“打铁还须自身硬”。在棚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吴余海不做任何违法犯纪之事。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真抓实干,以两袖清风坚守阵地。

他一直坚持“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他用炽热的情怀、满腔的挚爱,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安得广厦”,也安得民心,安得百姓福。(稿件素材由北京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