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硕
随着互联网红包的流行,北京多家餐厅悄然兴起“扫码打赏”。这些餐厅的服务员佩戴二维码胸牌,如果消费者觉得他们的服务好,或者饭菜可口,就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打赏”,金额一般为3至5元。(2017年5月10日《法制日报》)
在外用餐,你愿意以“打赏”的方式给服务员小费吗?随着“打赏制度”蔓延到了线下服务行业,有商家表示,“打赏制”对调动服务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大有裨益。一些餐馆会将打赏及星级评价列入员工考评体系,一来可以提高员工业务水平,二来评价及打赏排名也能促进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
而虽然不少商家都声称推出“打赏制”是出于管理方面的考量,但真金白银的“打赏制”在执行中难免走了样。其中,不少推出“打赏制”的餐饮门店服务员会主动向顾客提出“求打赏”,而不少顾客会存在因抹不开面子而“被迫”打赏的情况。
有人认为,觉得服务员服务得好,可以给小费,这也是对服务员的一种尊重;也有人觉得,扫码打赏会让顾客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保障。一些服务员主动“提醒”顾客扫码打赏,这难道不是变相强迫给小费吗?
在笔者看来,扫码打赏是对服务人员的肯定,只要不是强制,无可厚非。反过来讲,服务员得到奖励,也会更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当然,餐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最根本上还是要提高饭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扫码打赏操作不当,反而会让顾客反感。
“打赏制度”关键在于管理,核心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激发全员的潜能量,但是管理者必须要把控好。服务行业的本质是做好服务,不能让员工感到是为了打赏才去服务,这样的话他们的服务价值观就产生了错误,短期也许效果不错,但长时间下来只会适得其反。
打赏平台的推出,是餐饮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各个城市的消费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共同愿望的。现在这种与消费者互动的“打赏制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提升了服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小心谨慎,让消费者满意。同时,也要谨防可能出现的“过度服务”现象。
扫码支付为“小费”这个来自西方的消费文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能有多少人接受扫码打赏,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检验。不过,店家需要牢记的是,扫码打赏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其评价功能,自愿而发自内心的点赞和留言,或许比打赏金钱更能代表顾客的真实想法。而只有提升菜品和服务,才是获得顾客真心好评的王道。
作者简介:黄硕,“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时事评论员,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旅游达人和北京自由撰稿人。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中外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欢迎交流!黄硕评论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