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作者:李云龙 来源:中国网
2017-05-15 10:35:04

发布时间: 2017-05-15 09:06:41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作者: 李云龙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合作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全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主要有: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主要有: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典范。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目标是通过建设联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基础设施,扩大各国间投资和贸易活动,推动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广大区域的普遍繁荣。互联互通,第一步就要建设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交通方面,要建立包括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在内的复合交通体系,新建改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设施方面,要在维护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输油、输气管道、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通讯设施方面,要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以及双边跨境光缆等的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信息通道。四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匈塞铁路、中俄高铁、印尼雅万高铁、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比雷埃夫斯港、汉班托塔港、瓜达尔港等项目持续推进。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和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继开工,中巴经济走廊确定的16项能源领域优先实施项目已有8项启动建设。中兴能源巴基斯坦QA光伏发电、吉尔吉斯斯坦达特卡-克明输变电、老挝胡埃兰潘格雷河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相继建成。这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密切了沿线国家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地区一体化进程,为建立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打下了牢固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了平等相待和对话协商原则。“一带一路”设想虽然由中国提出,但中国不会强加于人,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领导人遍访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同沿线国家密切磋商,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把“一带一路”倡议同沿线国家的需要和发展战略相结合,相互协调政策,先后实现了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的战略对接。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坚持与沿线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平解决分歧。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了共建共享和合作共赢原则。“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广大区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由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中国政府一开始就提出了共建共享理念,主张同沿线国家合作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前提是互利共赢。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始终主张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实现双方和多方的共赢。正是由于坚持了合作共赢原则,“一带一路 ”倡议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乌法宣言》,支持中国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了交流互鉴和开放包容原则。“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44亿人,囊括了包括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斯拉夫文明、西欧文明在内的世界主要文明。“一带一路”不仅要克服地理障碍,实现物理上的互联互通,而且还要克服文化阻碍,实现精神上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以文明交流超越了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了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了文明优越,推动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国家文化年”等人文交流活动20次,签署了43项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等政府间合作协议,4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与沿线55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与15个国家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有22个国家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办理落地签证入境待遇,便利了人员往来和相互交流。(作者:李云龙,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