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常岐
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通过建立各类特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点带面推动高速经济增长。深圳特区、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产业园区就是其典型代表。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弘扬我国发展模式、管理理念、文化价值的重要渠道,是和“一带一路”国家共享发展经验的重要名片。近年来,有60多个国家提出希望我国与其共建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通过与所在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合作区模式受到东道国政府和当地社会民众的认同。
中国政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以促进与东道国的共同发展。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通过建设经贸合作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境外经贸合作区契合了所在国经济和产业发展诉求,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承接平台,并让世界理解了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的投资理念。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中有7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截至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在14个国家建设17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最早建成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已经成为中巴经济合作的典范。
如果说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枝干,那么要想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还是需要通过贸易和投资活动,带动所在国本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而经贸合作区建设就是其中茂密的绿叶。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在境外有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工业、农业或服务业园区,以吸引中国或其他国家企业投资兴业。
境外合作区对于促进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作用明显。我国“走出去”企业往往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政策法律、语言文化不熟悉,不适应,也面临着工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配套差、水电路等外部配套条件不足等诸多困难。合作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为发挥产业集群和投资规模效应效益创造了条件,实现互补协同、共同抵御风险,对推动中资企业“走出去”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在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基础上,使得沿线国家的民众收益需要本地的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7年05月13日,今年第1000辆中欧班列从铁路运义乌西站鸣笛驶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这列满载着服装、纺织用品等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列车成为2017年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较去年同期增加612列,增长158%。(龚献明摄/光明图片)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在14个国家建设17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亚洲6个国家7个合作区,分别是: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越南中国(海防-深圳)经贸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韩国韩中工业园;非洲5个国家6个合作区,分别是: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区、尼日利亚奥贡自由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欧洲2个国家3个合作区,分别是: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俄罗斯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南美洲1个国家1个合作区,为委内瑞拉库阿科技工贸区。其中,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项目,园区总建设期规划为30年,分三期建设,每期各十年。其中一期投资14.11亿美元,开发时间从2014年开始。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是中国目前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政策条件最为优惠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区位选择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大都分布在与中国地理接壤或有友好经济往来和深厚友谊的周边国家。同时也是企业自身优势与当地有利资源相权衡做出的决策。例如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这类国家,地理上与中国接壤或接近,他们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亟待开发的市场;而赞比亚、毛里求斯等一些非洲国家,他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与中国政府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与政治经济的往来。而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虽然在空间相隔甚远,但是两国建交以来一直为友好交往状态,近年来达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地理距离、政府间政治关系、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
首先,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处于探索阶段,选择地理上与中国接壤或接近的国家便于开展合作区建设工作和企业前期运营工作,地理距离的考量符合传统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其次,这些国家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中国企业在这些地方开展投资活动可以避免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同时,这些国家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当地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投资便利。第三,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持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亟待开发的市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产品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尚未进入经济水平较高、科技水平较发达的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但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选址进展来看,开始向距离较远的国家延伸,如白俄罗斯等。
2017年5月14日,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中国石油管道局四公司盾构将士欢庆额木尔河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中国北极第一盾”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顺利贯通,标志着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被提前攻克,为正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献上一份厚礼。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范例,起始于黑龙江省兴安镇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线路全长941.8公里,设计输油量1500万吨/年,对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宋洋摄/光明图片)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特点
我国17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选择主要集中在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家电、机电、微电子等产业,另外也有资源开发和科技研发等产业。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由青岛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领投,以家电产业为主。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拥有较低的用工成本和宽松的贸易环境,使得江苏的产品快速在该区域流通,并走向国际化。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非洲赞比亚投资的谦比希园区是基于矿产资源的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由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将成为中国鞋业打造国际品牌、辐射全球的一个重要根据地。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投资集团、明斯克州政府等中白股东共同投资建设,园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物流仓储等产业,并配套开发商业、住宅项目,打造集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五位一体的国际新城。
总体而言,入驻境外经贸合作区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会结合入驻企业类型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国情和资源条件,因此不同地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分布兼具东道国和本国产业发展的特色。例如分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经贸合作区,吸引了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主的国内企业入驻,所涉及到的投资项目以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为主;分布在韩国全罗南道务安郡的韩中工业园,由重庆东泰华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所涉及到的投资项目领域以技术研发、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以及房地产开发等为主;分布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以金属冶炼、陶瓷烧制以及制造业为主要发展产业,充分利用了非洲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木材、橡胶等自然资源和低关锐、少限制的优越贸易条件。在东南亚建设的经贸合作区以服装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
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通过建设经贸合作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中国政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以促进与东道国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