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在村子里一上午的走访,去到北山乡政府,正好赶上饭点。
记者在食堂的大锅里捞了半天,也没捞起一筷子粉条,身后传来浓重的青海方言:“捞它是技术活儿,你不会。”说话的是穿着一件有些旧却很干净的淡粉色外套的女性。
她叫田进兰,是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上金巴台村的村民,在乡政府务工。她不时露出的笑容掩不住眼底的哀伤——她是失去丈夫的单身母亲,家中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
“她很坚强,你去看看她家什么样就知道了。”北山乡党委书记米兴忠对记者说,“她跟别的贫困户不一样,除了政府的扶贫项目外,她还自己拼,很不简单。”
第二天中午,在上金巴台村扶贫第一书记肖全良的指引下,记者走进田进兰家的院子,她正在用铁锹翻地。“我得抓紧时间翻一翻。”说话间,她也没有停下手上的活儿,“勤快点,日子才能好。”
她家的宅院,北边是三大间正房,建在距离地面1米多的高台上,由几级台阶连接到院子地面。东侧是两间稍旧的厢房,除了几样老旧家具和一个空旷的土炕,再无他物。
放下铁锹,她将记者引进正屋。炕上的被子用一块绣着花样的白色方巾蒙着,大红色的牡丹和翠绿的叶子,将那一方土炕点缀得很有生活情调。步入外间,记者的目光被鞋架上一双暗红色布鞋吸引,那是一双老式手工缝制的鞋,暗红色布面上印有细碎的黑色小花,鞋口是蓝白相间布条制成,针脚细密。
“以前经常做,我们家四口人都穿我做的鞋。”田进兰拿起这双鞋说,“穿这种鞋干活舒服透气,一双能穿一两年。”提起“以前”,田进兰说,丈夫在世时,每年种田、养牛、外出打工,全年奔波就为多赚点钱,让她和孩子在这个高原上的贫困村里过得更安稳。
“孩子爸爸走了后,就不怎么做鞋了。”她把鞋放回到鞋架上,“没时间,我要出去打工。”
2012年,丈夫得白血病去世。“从住院到离开,3个月零7天。”她用3根手指比划着,“住院花了10多万元,借了好多,村里还给捐了款。”
“他走了,钱也花完了,还有外债。”田进兰说,女儿受刺激很大,成绩直线下降,到现在也很吃力。儿子读高二了,在重点班。
“他们爸爸走了后,政府给我们仨低保,后来评定我们为精准扶贫户。”她指着房子和地板砖说:“政府给我们重新盖了房子,这些地板砖、院子硬化、大门、路灯,都是政府的项目。”提起政府的精准扶贫,她给记者细数:政府指导把扶贫资金和3亩地入股到企业每年分红,还给她买牛来养,乡政府给的公益性岗位每月1250元工资……
为了还债和存钱,这些年她干过很多脏累活儿。在工地搬砖,一天能挣70元。后来还在超市当过食品区的理货员,在宾馆和农家乐当过保洁员,工资都是每月2000多元。
“孩子放假,家里没人照顾他们,我就带着他们去打工,在工地附近租个房子让他们写作业。”田进兰说,“他们考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愿望。”
告别前,无意从小侧窗看到外面的另一个院子,整齐的五六条田垄上覆着地膜。
“地里种的土豆,刚种了3天。不到一个月,它们就会长出来。”田进兰淡淡地说,“女儿要高考了,土豆也要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