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作者:王子晖 来源:新华网
2017-06-06 10:11:28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

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习近平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4月19日傍晚,习近平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绿水青山——提升全面小康质量的“金山银山”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如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背后是深沉的民生情怀。

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就曾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当下,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这样指出。在他眼中,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能否解决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对如何更好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思考。习近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归纳起来就是要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正如他在2014年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所强调的,“希望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近几年全国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总是详细询问、反复叮嘱,心中的牵挂溢于言表。

2014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连问“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件件事关绿水青山。

2015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对“蓝天指数”格外关注,追问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强调不能只靠“借东风”,强调事在人为。

2016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一再要求青海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7年,习近平又接连在上海、新疆等代表团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突出强调。

人民的期盼,就是习近平的关切。他不只一次说,“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这是5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视察时,叮嘱林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绿水青山——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将“中国美丽”并列其中,协同推进,体现的正是习近平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决断。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心系生态环境保护,更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7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他强调,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如何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习近平给出的答案,也是习近平对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到地方考察调研,每到生态地位突出的地方,他都要就此重点强调。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已全面停伐,正处在艰难转型期的内蒙古阿尔山林区。习近平鼓励大家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他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6年8月,习近平考察青海时,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听取生态移民搬迁等情况介绍。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

抓保护,就必须定红线。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严肃强调,“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列入后全党全国就要一体遵行,绝不能逾越”。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又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吕有章的新家了解自来水使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深层的内涵和境界,关键在“就是”二字。习近平意在揭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也是经济发展优势。

“十三五”时期,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上,实际上就是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的过程。

生态环境的问题,往上追溯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前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而目前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又与这些落后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因此,习近平大力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化解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供更多有效供给。习近平说,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习近平格外重视新兴环保产业,为何反复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2016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布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时就突出强调了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他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同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习近平十分关注伊春上甘岭林区转型发展,他仔细查看蓝莓、榛果、木耳、蘑菇、木雕、药材等生态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对林业工人们表示,“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引领中国朝着绿色经济转型,也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