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7-06-05 09:2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敏
作者: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他生动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全面反映了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福祉观、生产力建设观、大系统治理观,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完整的理论体系。
——民生福祉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落脚到生态文明建设上,就是总书记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也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他要求全党,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当代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产力建设观。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大系统治理观。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为此,就要把环境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对于生态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以此武装头脑、自觉转化为行动,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开辟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