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国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世界下潜最深的研究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遨游星汉的天宫二号,“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重大工程像一把把“重剑”,以雄浑厚重的力道,辟波斩浪,开天辟地。(据6月19日新华网)
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次发射还搭载了国内外3颗小卫星。新华社发(甄哲 摄)
如果说当年“两弹一星”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之自豪的资本,是我们不受欺辱的利器,那么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一个个闪亮登场的重大工程项目,则让我们在自豪之外,能与最大的发达国家比肩而立,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缘此,近代史上屡屡出现的屈辱引来的声声叹息,早已烟消云散、印痕不存;几代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
是的,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算得上少有的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但是近代,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那个时候国家所以积贫积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16、17世纪科学革命,18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前期第二次科学革命,没能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反倒成了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的羔羊。一句话,新中国成立以前几百年间,几乎没有一个重大工程令人称道。
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已证明,“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强大科技,自然是以重大工程为载体为标志的。没有能够跻身世界科学技术高地的重大工程,并占有一席之地,谁会承认你世界强国的地位?
一辆运输沥青的工程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桥面上(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举例来说,如果“慧眼”几天前不能成功升空,我国就不能完成人类首次硬X射线成像巡天,洞见宇宙中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脉冲星疯狂旋转、宇宙深处猛烈爆炸等惊心动魄的图景,深入研究中子星和黑洞强引力场中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反之如果能及时实现,中国将在一个重要的基础科学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在这个领域,则会因看得更远看得更清而独具权威。同样“中国天眼”在口径、灵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关键指标上超越国外同类望远镜,实现了大科学工程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而由我国全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今年再次蝉联冠军,赢得三连冠的美誉,使国产芯片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光芒。而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算应用项目再次冲击“超算界的诺贝尔奖”。——须知,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有钱也买不来,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这是综合国力最为生动的指标。
如今,中国的重大工程惊艳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中国一张“金名片”;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从2013年通水至今,受益人口超过1亿;国家电网果洛联网工程让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班玛、久治三县彻底告别了“电力孤岛”历史;北京加快实施煤改电工程,截至2016年末,已累计完成58.25万户居民改造,核心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
还有,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让“大飞机梦”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国人面前。C919从机体结构件到机载系统设备,从机头试验到机尾复合材料应用……十年磨一剑,拥有反推装置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2项关键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科技实力和“中国智慧”。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世界最长的钢构桥梁。其岛隧工程更是一个开创性的工程,是世界唯一的深埋隧道。为中国这个桥梁古国,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上述这些扬我国威壮我豪情的重大工程,背后有可载史册的动因。——2013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抢占制高点”,无疑是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动因。而更深远的考虑,则是“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的确,重大工程取得辉煌成就,实现质的飞跃,就是“创新”和“补短板”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是“活水”,让重大工程从理念的种子变为现实的参天大树;创新是“永动机”,让重大工程建设的脚步一往无前,铿锵有力。而在创新的路上,我们也永不停步,包括明年(2018)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2020年,我国将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面向2030,我国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等重要项目……“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既是铸“重器”又是补“短板”。
眺望未来,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带动作用,将会在补齐发展短板的进程中,为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打造出大批基础“重器”。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领域立梁架柱,筑牢基石,发挥重大工程在伟大民族复兴中“定海神针”的伟力。(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