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细涓汇流,成河成海,改革亦是如此。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5月份,滨江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窗口平均等待时间14.15分钟,最长等待时间30.4分钟,较之往年已大幅缩短办事时间——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市民,都跨过江来滨江办事,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民呼不止,改革不息。
今年1月16日,于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最多跑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任代省长车俊(现任浙江省委书记)在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
在这5个多月时间里,此前已在浙江领跑商事登记改革的高新区(滨江),继续砥砺前行,并试图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示范生——付诸到现实,可以总结为,“部门跑得快了,改革跑得深了,百姓跑得少了。”
而在此背后,除了各个部门缩减和清理多年冗杂的办事程序之外,更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如同数据模型般的重塑和再造,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表示,“滨江的活力在于改革,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也希望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区,鼓励探索,积累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方案,持续供给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新机制、新政策。”
三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从“每部门最多跑一次”
变“让每事最多跑一次”
3月29日,大学生创业者余超拿到了杭州地区首张“1+X”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7号申请办理的,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非常快,就跑了一次。”
两个工作日拿到营业执照,此番背后,却经历着浙江商事登记制度在滨江的三轮试点改革。仅在2015年年初,这个目标还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传统的审批流程,企业开业前要分别跑到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公安等多个部门递交材料,程序繁琐,动辄十几二十天的现象很常见。
不过,于此领域经历多年流程再造和改革的滨江,不负众望。去年5月15日,发出了浙江省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同时印有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统计登记证号、社保登记证号——而后又“无缝接轨”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现在看来,这是当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较为核心的内容之一,能把诸多事权部门统一到一个窗口办公,是这项改革的开端,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局长沈璞称,把企业从之前的跑 “110米栏”,拉到“百米跑”起跑线,算是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
而新近颁发的“1+X”多证合一营业执照较之以前,这其中带来的深刻意义,是从“每部门最多跑一次”,彻底转变为“每事最多跑一次”。
沈璞称,今年3月29日开始实施的“1+X”多证合一改革中的“1”,是指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的“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涉及企业开办的必备事项;“X”是指其他与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审批有关的事项。
这些事项,原来需要企业在开始经营之前去各个部门办理完成,但现在只要到“商事登记综合受理窗口”统一递交申请资料,各部门采用联办方式,由“综合窗口”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纸质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并依申请发放“X”事项清单涉及的有关证照、备案通知等,截至目前,纳入多证合一的事项已有13个。
此番首批纳入“X”清单的4个事项,分别为公章刻制备案、大学生创业企业认定备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而涉及“X”的改革仍在深化,包括开户许可证、机构信用代码证、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电子口岸企业入网资格审查、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货物进出口报检、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等在内的8个事项,已在争取列入改革事项之中。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表示,“今年我们推出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第三轮改革,把所有的窗口都纳入到行政服务中心,把所有的事项都纳入到同一个窗口,来实现一个窗口办理,以实现更好地‘最多跑一次’。”
投资项目审批改革
从“企业跑部要萝卜章”
变“部门一起等企业来办事”
滨江行政服务中心,一个被命名被“投资项目集中服务区”的区域,近日正式开门迎客——有13个参审部门,会在这里集中为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
此前,车俊要求,“‘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
如今,滨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渐在企业服务方面推向纵深。高新区(滨江)住建局副局长蔡晓铃称,这项改革,把投资项目建设要到各个部、委、办、局分头跑的审批模式,变成在行政服务中心一个地方就能完成所有审批,企业从“多头跑、多次跑”,变成一站式审批,部门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
蔡晓铃说,“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跑项目要盖‘萝卜章’,这么多部门跑下来,可能人都要晕了,但现在好了,只要跑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审批就行了。”
按照流程再造计划,投资项目从“项目备案”之后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区级行政审批和服务时间43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
在审批项目加速方面,此前滨江有诸多尝试,并为当下改革先行“摸石头过河”。5月19日,滨江集中开工了今年首批扩大有效投资的13个重大项目,包括联络互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化基地、生物识别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在内的3个项目,开工时,已经完成“桩基先行”备案。
这项被视为“放权让平地起高楼更快些”的地方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之前已被应用到280米高的浙江之门、阿里巴巴二期等工程之上——与先前施工进度相比,在审批流程再造之后,整个盖楼的工程,起码会提速9个月—— “这样的做法,改革上有些‘胆大’,但流程再造省下的几个月时间,对企业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工期,都是利好,不用把拍下的地空在那儿,让它长草。”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到投资项目审批中的“规划环评+环境标准”内容,此次已经被列入到全国清单式管理改革试点之一,该项目启动后,将简化环评文件类别与内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化为报告表,预计整个环节从原来的6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
蔡晓铃说,“我们将请环科院对整个滨江区做一份地域的环评报告书,以后每个区域能放什么项目,都可以一一对照,不需要企业自己再去做环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环境功能区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等方面控制新增污染、治理污染;同时建设项目在符合规划环评的基础上,极大缩短环评审批时间,推进建设项目快速实施。”
“最多跑一次”跑出改革示范区
从“办事不过江”
到“跨江来办事”
5月3日,高新区(滨江)区长金志鹏以“暗访者”身份,督察体验改革之时的“最多跑一次”行政服务中心,他表示,“要按照‘领导一线服务、情况一线掌握、问题一线解决’要求,亲上一线、追求至善,打造‘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态度最好’的‘最多跑一次’滨江模式,体现高新区(滨江)政务服务首位度。”
事实上,一直地处创新前沿的滨江,试图跑出“滨江模式”时,又跑出“改革示范区”,而更多市民,已经开始习惯这一轮的改革“红利”。
早先时候的3月13日,滨江在杭州地区首设24小时“不打烊客厅”——行政服务中心北侧位置有了可以全天候办理房产档案、不动产档案、人力社保等自助查询的服务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督查科科长蒋海锋说,“换作以前,周末是不能办理的,现在白天、晚上都可以办了,晚点来都没关系,和银行的ATM差不多”。
而在“细枝末节”方面,同样没有被忽视。今年开始,行政服务中心增设了邮政EMS窗口,把办理好的证件免费快递到群众手中,仅开设第一个月,就已经发送快递80多件。
这种“政府小买单”换取“百姓少跑路”的模式,还被应用在其它地方。以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为例,滨江方面直接购买了建设、人防、气象、消防等行业的中介服务,进行四图联审压缩时间,“给企业省钱是小事,主要是改变了之前中介机构分头图审的方式,提高了图审效率。”
细涓汇流,成河成海,改革亦是如此。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5月份,滨江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窗口平均等待时间14.15分钟,最长等待时间30.4分钟,较之往年已大幅缩短办事时间——滨江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市民,都跨过江来滨江办事,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此前多年,高新区(滨江)以创建“规范、高效、廉洁、便民”政务服务平台为目标,主动做好省、市审批权限下放承接,进一步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实现滨江群众和企业“办事不过江”,而如今却出现“逆袭”新风,很多市民跨江来滨江办事,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政务新景。
在今年当地两会上,詹敏表示,“今年要着重解决好行政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的问题,创新新举措,推动新发展。”